显然他也是做了一些功课的,对于这方面多少有些常识,“更何况,你要想瓜分国内市场,必须保证价格比进口系统低得多,这样利润空间就更小了吧?”
“经营得好的话,利润还是能够保证的。”林振华依然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还有,我们也没说一定要在两年之内收回投资啊,就算是第四代标准出来了,还会有一些设备是沿用第三代标准的,我们的技术再卖五年也不成问题。”
“这样算就太被动了。”黄岗插话道,“照振华刚才这个算法,在能够保有国内市场40%以上份额的情况下,扣除掉材料费用、营销费用等等,收回这20亿的专利购买费,倒也是有可能的。关键在于,你还没有计算这20亿美元的机会成本呢。我想,以振华的经营头脑,不至于犯这样大的错误吧?”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如果把同样的时间、金钱用于其他的领域,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就比如说一个人拿着10万块钱去做生意,做上一年时间,如果最终是不赔不赚,那么从机会成本来算,他就是亏本了。因为他可以把10万块钱存进银行,自己用一年时间去上班,这样最终的收益肯定就不会是0了。
按照当前国内市场的情况,20亿美元即使投在比较冷门的行业里,几年时间也会有几亿美元的回报,如果是以汉华的投资能力,几年赚回10个亿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如果林振华这一笔投资的目标仅仅是收回此前付出的20亿美元,从机会成本来算,就是失败的。
林振华道:“你们说我漏算了机会成本,可是你们也漏算了我所规避的经营风险啊。你们想想看,ALK拉着欧洲装备制造企业和我们打擂台,工控芯片是我们的软肋啊。如果竞争到最激烈的时候,KHN从背后捅我一刀子,我怎么办?现在我直接把专利全部买过来了,KHN就无法再约束我了,这样我才能放开胆子去和欧洲人拼吧。”
“这可以算是一个理由,但这个理由太牵强了。”陈天摇着头说道,“芯片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对于你们来说,的确是一个麻烦,但这个麻烦还不到值得用20亿美元去解决的地步。我怎么觉得,你这笔投资的背后,有点阴谋的味道啊。”
“陈局,你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想象得那么阴险好不好?我可是非常纯洁的哦。”林振华笑道,“其实,我们和KHN进行谈判,就是为了规避风险,我们真的没有什么阴谋啊。天地良心……”
看到林振华嘻皮笑脸地打算赌咒发誓,黄岗也笑了起来,他对陈天说道:“陈局,这件事,咱们也别逼振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