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化干戈为玉帛(2 / 4)

拣宝 3204 字 2021-06-17

器款识较少,缺少了十分直观的对比。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不是仿款。

所谓的仿款,那是指仿古瓷中出现的款。仿制永乐瓷器的事情,在正德年间就开始了。不仅是仿制瓷器,甚至直接书写永乐年款。从正德开始,一直到嘉靖、万历、康熙、雍正,甚至清末民初都有这样的仿款出现。

然而。历代的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大类,字体和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是臆造的仿款,所以与真款比较有显著的差别。

不过。古先生却是觉得,只要能够确定不是仿款,那就是真款了。

这样的结论,王观不置可否,只是笑道:“我没说这是仿款,而是伪款。你没有觉得这样大的一个巨盘,款识却只有方寸大小,就显得非常不协调吗?”

“当然,这只是其一。”

在古先生反驳之前,王观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谈谈胎质问题了。”

“永乐年间,属于烧造青花瓷的发展时期。尽管可以烧制永乐甜白这样的精品,但是由于工艺还不成熟,所以精品往往十分稀少。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永乐时期的瓷器,胎质很白,却并不是纯白,而是接近象牙白色。”

王观笑道:“所谓的象牙白,其实也略有几分黄色。尤其是这样的大盘,由于施釉技术不完善的原因,当时只能刷釉,所以容易造成釉面厚薄不均匀的情况,并且随着釉厚薄程度而产生一定的呈色变化区间。”

“这是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瓷器最大特点,一直到成化年间,改用吹釉法施釉以后,才没有了这样的状况。”

说话之间,王观示意道:“但是你们注意看,这个大盘通体洁白无暇,就算有橘皮釉痕迹的存在,但是却没有任何色区渐变,这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常说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

瓷器也是一样,肯定有时代工艺的限制,如果超脱了这个工艺的范畴,直接来了一个大跃进,那绝对有蹊跷。要是小盘子,或者还可以用偶然现象解释,但是直径六十厘米的大盘,对于工艺的要求更高,不可能完全没有丝毫瑕疵。

“古先生,你怎么看?”王观觉得自己已经讲述得十分清楚了,这也多亏了当日钱老的指点,他才轻易发现这个明显的问题。

当然,要是古先生依然嘴硬,那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鉴定东西本来就是要讲理,可是人家都不打算讲理了,直接无视你的论点,你说得再有理也没辄。

毕竟王观这番话,估计只有内行人才听得懂,外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