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瓜分蛋糕,皆大欢喜(2 / 4)

拣宝 3205 字 2021-06-17

,水气在窄小的空间之中浮动,不受控制的挤来挤去。这些残损的瓷瓶就是运气不好。被挤压的次数多了,这才承认不住压力,直接碎裂了。

然而,这事就算知道原因。也根本不受人力的控制。从古到今,无数制瓷大师专注研究,只是大概掌握了看火的窍门。从来没有人敢说能够掌握火的变化。就算是现代的气窑、电窑,也只是能够调控温度高低而已,而不是把温度精确到某个临界点。

不然的话,高德全干嘛要暖窑神,拜风火仙师。人力不足的时候,当然是祭祀虚无缥缈的神灵,祈求一个心里安慰。

有没有神灵保佑不知道,反正经过周密的统计之后,最终的损折率出来了。

“百分之三十左右!”高德全报了一个数字,望着一堆搁在地上的残瓷碎片,表情十分的复杂。不知道是该庆幸呢,还是感到哀痛。

百分之三十这个折损率,说高也不算高,说低自然不会低。

如果对于普通的瓷器来说,那肯定是超高了。然而这些是最精细的毛瓷,据说当年烧造的时候,最大的成器出品率也不超过百分之五十。想一想,经过高德全等人的努力,把出品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也算是不小的进步了。

另外,这些被淘汰的瓷器,也未必都是残碎的,有一些则是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变形,或者釉料纹饰模糊不清。这种情况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可以称为窑变。

所谓的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也更加宽泛,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

总而言之,窑变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几种。不过窑变的结果,却只有两个可能性而已,要么是窑病,要么是窑宝。

这两种情况,古人在南窑笔记一书中已经总结出来了。

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

也就是说,由于气候和火候的原因,才导致了窑病的情况。至于窑宝,却是由于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窑宝的代表,自然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中的钧瓷。直到现在还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的说法。

不过十分可惜,高德全现在烧的是毛瓷,而不是钧瓷,所以只有窑病现象,一些釉面暗黄的瓷器,就算没有碎裂,也计算到折损率中了。

看到这些不算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