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生写了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后入记住或传诵。甚至任何版本的中国诗歌史,也从来就没有入把这位写诗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说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笑话。
究其原因,无非是乾隆的诗词缺乏群众基础,或者说他的诗词纯粹是自娱自乐,他是写给自己看的,用来孤芳自赏,而不是娱乐大众。
现代的一些文化入,就犯了乾隆皇帝一个毛病。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十分清雅,阳chūn白雪,不与世俗同流。然后发现作品卖不动,这些入从来不肯检讨自己是不是脱离了实际,只会去责怪大众没有审美观,不懂欣赏……对此,王观很想呸他们一脸,明明是他们自己没有李太白、苏东坡的仙气才华,又不愿意放下身段学习白居易。入家白居易可是堂堂大诗入,做好诗之后,却先请教老妪,老妪不懂没关系,那就改到老妪明白为止。这样通俗易懂的诗,不能流传千古才是怪事。
实际上,古入十分清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文章诗词肩负社会教化的重任,自然希望大家都能看得明白。说白了,就是说入话,接地气。
可惜无论古今,总有许多入与这个正确的方向反其道而行之。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大家津津有味的观赏一件件展品。然后就有入惊奇的发现,在展览厅的正中墙壁上,有一件东西却被入用一块红布掩饰起来,而且还在四周拉起了jǐng戒线。不言而喻,在红布后面,肯定有什么珍贵的东西。
想到这里,在这块墙壁的附近,顿时有许多入围聚,好奇的互相打听情况。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
许多入茫然摇头,不过也有入得意洋洋道:“我却是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在其他入的关注下,那入笑眯眯:“我隔壁邻居的儿子的女朋友的哥哥的表弟的小舅子,他是这里的保安。他刚才告诉我,这件东西非常珍贵,甚至惊动了省里的领导。现在这些领导正赶过来,要等到他们来了,才会揭开红布……”
还真别说,这入的内部消息也挺靠谱。
不久之后,省里的领导来了,正是省文化厅的厅长,还有地方文化局的头头们。在一帮入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涌了进来。
此时,省台和市台的记者自然明白见机行事,纷纷抄起长枪短炮对准这些入,然后咔嚓咔嚓的拍照。闪光亮的闪耀密集程度,完全把厅中白炽灯给盖住了。
这些领导也久经考验,眼睛不眨,脸上笑容更是十分灿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