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就要更换一个名号。
注意,这里说的是名号,而不是名字。古人把名、字、号,分得十分清楚。名与字一般是不会更换的。但是号却好像衣服似的,天天在变换。
以张大千和齐白石为例,一生之中使用的名号数不胜数,如果不是仔细研究的话。常人根本列举不出来。当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主要是防止别人伪造自己的作品罢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新换代一批新的印章,相当于现在的防伪标志。
说起来,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不过却为难了研究他们作品的后人。
反正为了背下历代名家的字号,王观平时也没少下工夫,所以稍微思索了下,顿时露出惊诧的表情:“清四王之一,王翬。”
对于自己的记忆力,王观还是比较自信的。又是清代作品,又有乌目山人的款,除了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他还真想不出有谁了。
不过王观也不是很确定,因为王翬的号也蛮多的,号烟客、烟客外史、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清晖主人、虞山人……
然而,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王翬确实临摹过富chūn山居图,更重要的是他的仿品也得到世人的承认,属于十分珍贵的摹本。
为什么珍贵,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王翬这个名字,除了比较专业的人士,估计一般人也不知道他,反正肯定没有唐伯虎这样的名气。
然而,在中国的书画史上,王翬却属于一个画派的扛鼎人物。
他出身文人世家,幼时爱画,因家贫,为画商摹制古画出售。所以临摹了许多宋元名迹,取法宋元诸家,对传统古画的鉴赏、临摹,功力极深。宋以来许多失传的古画,往往是借他的临摹得以有传世的稿本。
临摹的名家作品多了,王翬也博采众家之长,慢慢的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山水画,笔墨纯熟,功力相当深厚,被时人誉为海内第一。而且画风影响画坛数百年之久,更被尊为清代集传统笔墨之大成者。
至于王翬所在画派,就是虞山画派,中国画的主要流派之一。画派的宗旨是崇古摹以拟风尚,在清代的影响力极大,而黄公望就被虞山画派的门徒尊为奠基之祖。
这种情况下,王翬临摹黄公望的作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据史料记载,他曾经三临富chūn山居图,而且由于仿得极为逼真,所以摹本受到世人的哄抢。
关于这三幅仿品的下落,大家也没有明确的线索,只是传说有一幅流失在海外,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