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仿制品?(2 / 4)

拣宝 3091 字 2021-06-17

往往是先有大断纹,然后才在大断纹的周围出现细如牛毛状的小断纹。”

“这琴就是这样,通体都是大断纹。”

俞飞白摸了摸琴面,然后有些迟疑道:“不过,大断纹的旁边,不是细如牛毛的小断纹,而是好像龟裂的痕迹。”

“龟裂就对了,古琴以龟纹断最为名贵。琴家常有千年难买龟背断之说。”

白老补充道:“其次则为梅花纹,然后是蛇腹断和流水断。现在流传下来的唐琴,一般是大小蛇腹断而已。至于龟纹断和梅花纹,只在史料上有过记载。所以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千年唐琴才有蛇腹断。那么至少在千年以上的古琴,才会有梅花纹和龟纹断。”

“那就是说,这琴……”俞飞白惊喜交集起来。

“先别急,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然而,白老话锋忽然一变。来了个转折:“断纹只是大致的依据,也不能轻易的下结论。因为断纹不仅与年代有关,还与材质和工艺有关。材质不同,以及漆胎的工艺差异,也使得古琴出现断纹所需的时间截然不同。”

>但是,有些民国制作的古琴,才几十年的时间而已,就有断纹的存在了。”

白老摇了摇头,带着几分鄙夷道:“几十年出现断纹的,肯定是使用比较薄的瓦灰胎,起断纹后往往容易成片剥落,很难修理,这类琴没有多少收藏价值。只有使用纯鹿角霜胎,自然形成的断纹,才是珍贵的古琴。”

“注意了,是自然形成的古琴。”

这个时候,张老提醒道:“伪制断纹的方法在古代就有了,比如说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刺激,使琴面漆胎进裂。或者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琴后用锅蒸,然后风干,慢慢的就出现断纹了。当然,也有图省事的,干脆直接用刀子在琴面上刻画断纹,再加以修饰……”

“不过,伪造的断纹再巧妙,总会有些破绽的。”

犹豫了下,张老终于亲自参与进来,微微弯身,手指轻指琴面道:“伪造的断纹无论是经过冷热催化,或者刀刻加工,纹理肯定显得死板,不够自然。然而,真的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很难仿冒。”

“最重要的是,一张琴长一米左右,又分琴面和琴背。整体来说,面积算是比较宽广了。由于存放的环境,或者气候变化,髹漆工艺等等原因。一张琴上的断纹,不可能全部一致。大断纹是主体,龟纹断是特征,还要注意观察细节……”

说话之间,张老把古琴抱起来,仔细打量琴身的侧面。这是常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