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监督王策,甚至也不全然是辅佐王策。
而是在王策和这批精兵猛将之间和稀泥,必要时,镇龘压这批猛将。这是他从京城出发前,陛下单独召见他时透lù的意思。
唐帝有旨,王策出镇西北。
因王策之前的品级是正四品荣衔,领从四品实职。贸然出任大都督就太仓促了,加上朝中群臣jī烈反对。唐帝决意在军中增设大统领职务,王策将出任西北大统领。
北唐的军队较少,以前没有统领这个在镇和府之间的军事单位,也没这个需要。所以,和大律比,大律的都督是正二品,北唐的都督只是正三品。
这是一道有利军方利益的旨意,在北唐扩军的前提上,也有实际的作战需要,群臣就很难再刻意反对这一个任命。
是以,唐帝今次是增设了大统领职务,由王策来出任西北大统领。
同时,考虑西北无战事,在王策的新任命出来的时候,西北府被裁撤的决议已经被通过了。
如此,也多少能理解燕自愁等军官不服气,甚至不喜欢王策的心情了。西北府刚刚把西梁打平,你王策就仗着皇帝的宠信摘了人家的果实,这算什么?
尤其,王策之前是两衙高官,从来没有作为军事统帅过。之前有很多两衙官员转入军方的先例,可是基本清一sè都是从总领开始干起。
像王策转入军方,一来就统领几万大军的例子,这是北唐有史以来第一个。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王策出任的是西北最高军事统帅。
这一道旨意公布快三个月了,至今在北唐余震难消。
因为在这一道旨意中,还有一个命令。唐帝批准两衙各自临时增设一个指挥同知的编制,并升任王策为两衙指挥同知。再上一步,就是指挥使了,估计许重楼和诸相如都感到菊huā很痒。
从这一道旨意出来,不论是群臣,还是民间,都很一目了然的认识到,一个横跨情报和军事以及武力三个领域的军阀诞生了。
不论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王策就是北唐的西北王。
……
……
唐帝似乎觉得这还不够震撼,亲自点名,从八府抽调精兵猛将给王策的西北军。
燕自愁等这一批人,就是从八府抽调的军官,清一sè是久经沙场,并且战绩出众的中高级军官。说真的,这帮人几乎个个都是优秀将领,不服气也是应该的。
燕自愁等人冷笑一下,满是幸灾乐祸:“就不知道罪城之战打得如何了,二万对二十万,西北大统领?有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