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要了。
可是人在野外,要想处理死的野兔,基本上只有熏制这一种办法。
现在有了捕兔笼,最少有一半野兔能活着带回去交给食堂,随吃随杀,那烹饪手段可就多了。
即使有了捕兔笼,那死的兔子也不得不熏好了带回去,因此大家对熏兔子实在不感兴趣了。
不是大家矫情,野兔太瘦了,吃着没有味道不说,还没有油水。尤其是熏好的野兔,吃起来柴得很,牙口不好的人都没法吃。
而且熏野兔时如果不多放香料的话,爱吃的人不会太多的。
基地的人最爱吃的其实是猪肉。食为天龙省分基地每个月会送过来两头宰杀后的猪,平均分到基地连同鹿场总共一百多名职工身上,其实也没有多少了。
基地食堂每月十五号的晚饭,固定的主菜是红烧肉。每到这一天,如同基地的节日一样。
红白相间、五花三层的大块带皮猪肉,往刚出蒸笼的大白馒头里一夹,一大口咬下去,顺着嘴角往下流油,这滋味才是最美的。
除了值夜班的人,基地其他的职工中,有很多人会在这一天晚上喝点小酒,职工食堂的大师傅也会做些油炸花生米、凉拌木耳、小葱拌豆腐之类的下酒菜给大家。
下酒的肉菜也有,那就是麻辣兔头。别看大家都不愿意去吃兔子了,可麻辣兔头这道菜,却是受到大家的异乎寻常地喜爱。
这道菜是食堂大师傅自己琢磨出来的。兔头骨头多肉少,大家兔子肉都不爱吃了,更何况没肉的兔子头呢。因此兔头基本上用白水煮熟后,喂给基地养的那些牧羊犬了。
后来大师傅突发奇想,用川菜的做法尝试着做了一锅麻辣兔头,准备废物利用,自己啃着玩的。
没想到做好后挺有卖相的,食堂几位厨师和服务员你尝两只,我尝两只,很快就把这一大锅都吃光了。
于是,这道菜很快就风靡了基地,不仅成了一众酒鬼们下酒的佳肴,而且那些不喝酒的人,也会在饭后看电视的时候,顺手啃上几个,跟吃零食似的。
从此在基地里,兔头便成了很受欢迎的一种食材,但野兔肉依然不太受欢迎。即使大师傅把兔肉也做成了麻辣口味的,可还是应者寥寥。
因此,高智慧说得没错,基地的人都不在乎这些熏野兔,留着他们也意义不大。不像孙大海他们这些城市里来的人,对熏野兔的兴趣还是很大的。
孙大海打发二小去午睡,自己则是跑到度假山庄的茶室里喝茶去了。
自从在滇省承包了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