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共识。因为养猪的门槛低,又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地方上很快就出现了大大小小无数家养猪场。
在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下,市场对猪肉的实际需求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放大到供需平衡的程度。食为天大举进入的结果,必将对当地这些国营、集体或是民营养猪场造成重大冲击。
随之而来的,就是食为天要面对当地企业的强力反弹,甚至是联手阻击了。
国内地方保护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对方虽然无法与食为天形成公开竞争,但各种恶心人的小伎俩从此会层出不穷。
食为天不乏与之一战的勇气和能力,但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这些明明可以相安无事,甚至互为助力的资源,有必要将其变成对手,使自己陷入到泥潭当中去吗?
孙大海还知道,在食为天成立的时候,正大集团已经开始在特区试水了,刘家兄弟也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
等过上几年,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这两家自觉打好基础,就将会开始向外扩张。再加上各地的相关企业都希望能把持住自己的地盘,所以搅得整个市场一片乱象。
食为天如果不想陷入这样的混战中,现在就要未雨绸缪,先一步扎好根。
因此,孙大海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向食为天的几位高层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技术为企业核心,不断投入资金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推进大型综合项目基地的建设。同时,今后工作将围绕各个基地,因地制宜,逐步增加适合所在地特点的分项目基地,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整体经营战略。
这是孙大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针对食为天的经营战略,比较具体地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孙大海通过前世的记忆和知识积累总结出来的东西,他觉得对于食为天发展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忙。
所以孙大海考虑再三,才在家里开的一个食为天高层小会上,将这个思路说了出来。当然他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而是用国家号召开展多种经营这个噱头来做挡箭牌。
要知道,因为年纪还小,孙大海并不希望太过于引人注目。所以之前他只是为家里的企业随口出些主意,在经营管理上可是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的。
听了孙大海的建议之后,几个人经过认真谈论之后,认可了孙大海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食为天现在执行的发展战略。
当时在场的只有姜秀萍、孙卫国、黄菲菲、朱大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