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而这方面的工作,又将主要由他的团队负责。
加起来,这可不是轻松的工作。
考虑到,有那么多公司,是那么抢手,没有一家金融机构不想投资,这其中必然会牵涉到的各种势力的争夺权衡……
真是想想就头大非常。
梅耶尔看着这些高兴不已的家伙,心说他们多半没有去想冯一平为什么会这么做。
冯一平这么做的一个目的,当然是为了能在他退休之后,自己管理起来能够更轻松,但同时,也是为公司长远的发展考虑。
尽管她同样也不能确切的知道,冯一平究竟有多少钱,但她很清楚,冯一平是真的不缺钱。
就连目前在满世界大兴土木的希尔顿酒店集团,如无必要,他一般都不赞成通过融资去募集发展的资金。
而从各公司发展的态势来看,在未来,他更应该不会缺钱。
不缺钱,却要推动公司上市,目的,只有一个,让公司未来的发展,不会遭遇太多的变数。
一家公司的IPO,从大的意义上来说,其实相当于启动了一种保护机制。
这让公司和那些持有公司股票,和公司一起承担风险,分享利润的投资者,紧密的捆绑在一起。
这在客观上,当然增加了公司抵御一些风险的实力。
梅耶尔还知道,冯一平在意的,不是抵御商业上的风险,商业上,他们不怕任何风险;他在意的,主要是商业之外的那些风险。
这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最显著的主业,是社交这个牵连甚大,容易招致各方攻讦的领域,主要在于,需不需要利益同盟者的问题。
利益同盟者,这个听起来,最好也只能是偏中性的词,对一家公司的发展,却非常重要。
简单举例,如果不是和微软和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们是利益同盟者,收购摩托罗拉,能这么顺利?
如果不是因为投行、审计公司、新闻媒体的配合,收购摩托罗拉,能这么顺利?
诚然,谁都希望,有钱只能自己赚,最好不和任何人分享,但这在当前的商业环境和体系下,是不现实的奢望。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全球协作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无论一家公司有多强大,都不可能自行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并不只关乎成本和时间,主要是关乎,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续发展。
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总要和人分享你的成果,高明或者低下的区别,就是在于你让他们付出的代价……
同时,就连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