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台上笑 台下哭 上(3 / 4)

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成功的在收获上,发表了你的第一篇小说,也就是去年被改编成电影上映的那篇小说,你怎么在那个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来?而且,为什么当时就会想着向收获这样国内一流的刊物投稿?”

“原因很简单,那篇小说里所写的故事,虽然经过了一些加工,但主要的情节,基本上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而我个人,在那时候,也算是有一些写作功底。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爸爸不知道从哪里拿回来一本厚厚的书,是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

我们村里,当时除了我们这些上学孩子的课本。连带字的纸都不多,整个村里,电视更是只有两台,当然,是别人家的。只能晚上去蹭着看。

所以,那本书,虽然当时读起来感觉非常晦涩,有些地方也不太能理解,好多字也不认识,但真是我难得的消遣,借着字典的帮助,在山上放牛的时候,在帮家里做家务的间隙,我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五遍以上。

就和老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样,潜移默化的,自己也算吸收了一丢丢大师的经验。”

“《复活》?你爸妈不觉得以你当时的年纪,看那样的书并不合适?”主持人问。

对一个三观尚未成型的小学生来说,看那样的书,确实早了些。

“怎么会?”冯一平笑着说,“在我们村里,不到处疯。有时间就拿着一本书在看的小孩子,不但爸妈高兴,其它的大人也喜欢,当时都夸我呢!”

“这么说你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主持人笑。

冯一平摸了摸头。“好像不是一直都是,虽然好多事不记得,或者是选择性的遗忘吧,但我听我妈妈说,小时候,我也曾经是一个连狗也嫌的家伙。”

他的这副表情和话,让台下的人都笑了起来。

“不过,随着慢慢长大,懂了点事,再加上成绩也不错,不少大人见面都夸,一平真是个好孩子乖孩子之类的,这样的话听多了,好像也没办法不乖?所以,我现在想想,后来变成乖孩子,应该是大人们教育的结果,”

“呵呵,看来我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学学这一招。那你为什么会把这篇小说投递出去,而且直接投递到收获去?要知道,收获采稿的要求,要求很高。”

“投递的原因和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钱,”冯一平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我妈妈的病,以及家里新建房子,欠下了不少外债,从四年级开始,我的学杂费,总要等到学期结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