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不讲道理(3 / 10)

困惑,所以他选择了尝试。

“九条孝行和柊慎介证明了,在幕府当上司,真的不需要很出色的能力。”

“您似乎并不需要下属拿出多好的治国方案,您要的是稳定,基于稳定之上,才是更进一步的治国。”

“在您的利益需求之中,治国的价值并不高,因而个人能力的价值也会跟着降低。”

罗摩毫无迟疑。

战争的时候,一个能够打胜仗的将军,他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

可一旦战事落幕,环境的转变就让他的最大价值降低了。

实用价值的降低,也就意味着他被容忍的尺度跟着降低,那些原本可在乎可不在乎的瑕疵,瞬间就会成为要命的问题。

幕府是相同的结果。

倘若将军要治国,如同璃月七星一样的人才就有大价值。

将军对国家的繁荣强盛毫无感觉,这些人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

“功不抵过,将功赎罪本质上是相同事情的不同判断,您对于发展稻妻毫无投入的想法,那么珊瑚宫心海用来治国的能力显然是无法弥补她推翻了海祗岛上鸣神分社的过错。”

罗摩神色不变,“所以我本以为不会和她再见了。”

你想国家富强,这样一个人才就有价值;你不在乎,那她就是个凡人了。

一个对你有用的人推倒神社,一个普通凡人推倒神社,他们的处罚结果如果一致,通常不是因为你的公正严明,而是那个有用的人,还不够有用。

起码她不值得你违背基础的公平原则。

韩信加入刘邦的军中,因为他在此前毫无任何的光辉历史可言,刘邦按照最基础最公正的安排,让对方当了个小兵。

萧何多次作保,还是没有任何战绩的韩信最后直接独自领军。

后来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了,刘邦赢麻了,韩信在领军方面杀出了一个断档式的成就。

但在当时,刘邦的行为不能说没有违背公平。

一个毫无战绩,名声不显的人,你给他这种职位,但凡是个兵卒,都没办法接受。

纸上谈兵的赵括是名将之子,年轻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名声,再加上当时秦国人疯狂吹捧,最后有了领军的机会——尽管他输的一塌糊涂,但至少他的上位是有理有据的。

年轻的赵括什么都有,他得到了破格的机会,机会相对合理,最后输的一塌糊涂。

年轻的韩信一无所有,只有萧何是真的力挺他,他也得到了破格的机会,完全不讲道理的机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