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羽凡知道,林心宁口中的“壳公司”是指豪杰集团借壳上市的一家公司,叫做蓝天电联。
十几年前蓝天电联还是声名显赫的红筹股,上市之处还曾经创下连续三个月涨幅超过10%的沪指记录,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华夏国加入wto组织,外国企业大量涌入华夏国,一时间风云变幻,风头正劲的蓝天电联直接被拍死在了风口浪尖上。
产品质量问题、股价一跌再跌、工人聚众闹事……一时间名震华夏国的明星企业,在华夏国入市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最后甚至一度闹到被取缔红筹股身份的地步。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华夏国的经济刚刚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轨,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两个阶段,但是在股票市场上的动作却一直不大,国家对股市的管控极为严格,想要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难度非常之大。
在这种情况下,蓝天电联这支股票虽然烂到不能再烂,但是因为有红筹股的身份,还是招来了不少企业的兴趣,很多有实力而没有资格上市的企业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通过并购蓝天电联获得其上市公司的身份,然后以蓝天电联的名义募集资金,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借壳上市”。
当时的蓝天电联已经是一块政府想扔却扔不掉的烫手山芋,突然冒出这么一家想要全盘并购、甚至连坏账烂账债务一块儿吃掉的企业,政府顿时大喜过望,二话不说就把蓝天电联打包卖给了这家实力不俗的公司。
然而没过多久,大概在03年前后的时候,股市泡沫突然破裂,这家原本打算借助蓝天电联的壳大肆吸纳资金的企业因为债务缠身、坏账烂账一箩筐等问题陷入了困境,没多久就步了蓝天电联的后尘,面临着破产清算的命运,而蓝天电联一度停牌,挂上了“st”的身份。
几年之后,小混混徐豪杰成为名震新州的一方富豪,漂白了黑身份的他也想玩一票股票,但是因为豪杰集团的产业大部分上不得台面,又有黑的历史,想要打包上市的难度十分大,而徐豪杰又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集团旗下的产业整合。
在这种情况下,徐豪杰手下的智囊团就向他推荐了还在“st”着的蓝天电联,徐豪杰顿时大喜过望,斥巨资把这个空壳公司给盘了下来,然后借着蓝天电联的壳在股票市场大肆吸纳资金,因此豪杰集团才有了滚雪球式的发展,几年之间就成为了可以和蓝晟国际一争高下的企业巨头。
然而和蓝晟国际集团不同的是,经历了滚雪球式发展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