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多岁年纪的孙子,只是人生不如意有十之八·九。
谈起吴妈只能说这个典型的中国妇人的命运有点悲惨,原本有个很是美好的家庭,有一个疼惜爱护她的丈夫,也有一个聪明伶俐的三岁儿子,一家人是和和满满,在当时,她的娘家和夫家在七十年代都算的上是土豪门,在那个年代吃穿不愁生活极为富足是很难的一件事,这样一来吴妈和她丈夫那算是门当户对,最美好的是两个人婚后的感情非常好,不是现在电视上那种极度虐心的悲惨资本联姻,留洋归来的丈夫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是平等而尊重吴妈的,而吴妈当时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也是受到夫家的一致极度赞赏,尤其是在给严重重男轻女的夫家生了个七斤半的大胖小子后,更是受到所有人的呵护与关爱,吴妈一度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个女人了。当时陈家老太爷抱着孙子就高兴对所有人说不许吴妈做任何事情了,只要她专专心心的带好儿子顺便做好少奶奶就行,因为对三脉单传的老陈家来说是天大的功臣啊,只是天道不公,好景不长啊,七十年代是什么年代?那可算是极大部分中国人的最煎熬、最恐慌、最没道理的年代,十年的文?革很轻而易举一点一点的蚕食掉了吴妈的生活,最主要是当年“斗地·主”的阶级斗争不仅仅让吴妈失去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让吴妈失去了挚爱的丈夫,最可悲的是在文?革快结束的时候好不容易艰难在批斗中生存下来的儿子在一场“红卫兵”的“革命精神”中无辜殒命,这下子是直接摧毁了吴妈的生存信念,连死的心都没有了,相依为命的儿子是她活着的唯一希望,希望破灭的吴妈也就活的似行尸走肉一般,最后杨惜红家需要一个保姆来照顾杨惜红就找来了吴妈,于是吴妈就一天接着一天的照顾了杨惜红,时间很快的就照顾了半辈子,吴妈在新的生活中和杨惜红的陪伴中也就渐渐的走出了文?革的噩梦,时至今日吴妈早已是将朝夕相伴的杨惜红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在杨惜红的面前也不会畏畏缩缩的,非凡的经历和非凡的地位也就造就了只有吴妈可以在这个上海地下“凤首”面前啰哩啰唆的资格,这一点在上海乃至江苏都是一只手都能数得出的,当然还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资格,那就是何叔,只是何叔是那种喋喋不休的人吗?
看到照顾自己大半辈子的吴妈触景生情的伤心,杨惜红也只好就关掉电视机好生安慰,吴妈也是情绪来得快走的也快,只是嘴里还在一个劲的唠叨太没人性了。
杨惜红也就没有继续吃剩下的早餐了,走到别墅的二楼阳台上,凭栏而视遥望黄浦江,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