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军方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非常中要。
哪怕以后改制,也比现在就让这些厂垮了的好。
孙德义点了点头。不过却依然是一脸期待地看着刘一九。
“还有事情?”刘一九眉头拧了起来,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家伙,很多事情都说一半留一半。
太难猜测了。
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他在很多方面自然是没有办法跟这些家伙相比的。
“关于我们厂的招聘……”
孙德义看着刘一九脸色变化。对着他小心翼翼地开口试探着。
“招工指标的事情?李新民不是到内蒙建设兵团去招聘了吗?老孙,别的事情我不管你们怎么搞,但是在招聘这上面。我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违背整个基地的原则。不管谁家什么亲戚,多有背景。我们目前的招聘,只针对那些无法返城的知青!”孙德义居然想要招工指标!
这个不是孙德义要。刘一九是清楚的。
应该是某个跟孙德义关系很是不错的领导或者什么人要,要这些招工指标,虽然他不知道具体能够有些什么用处,但是水都不能动的。
他把李新民用来负责这些事情,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大舅哥放心。
知青才应该得到更多的机会。
他们本来就是城里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去建设祖国边疆。最终,将会有很多人会彻底无法回来,回来的,大部分都是靠着考大学以及招工的名额。六七十年代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影响,很多家庭里面都是有着数个孩子,现在不仅农村的劳动力过剩,人口增长的矛盾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城里面依然。
没有发展起来的共和国,根本就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工作岗位。
甚至,有人说,当年太祖让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都是因为城市里面无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可知青都是一些不好管教的……”郭胜也一脸复杂地盯着刘一九。
他们不是为了要这批招工指标,而是担心李新民对于整个工厂的权利的把持。
“知青,是最好管理的。我们给了他们回城的机会,他们对于管理方感激还来不急。当然,如果领导做的过分,自然说话的分量也就会轻很多,他们不会好管理。”刘一九冷冷地说道。
不管什么原因,知青,都是他需要拯救的对象。
国家把他们给丢到了边疆,让他们付出了自己最为重要的青春,不能让他们最终就沦落成为种地为生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