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直-7研究团队终于到位了(2 / 4)

郑浩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告诉郑浩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的企业管理应该怎么去做。

他没有亲自操作过,但是理论学到了不少,用来应付郑浩这样的小白,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一直到火车到站,美美地睡了一觉的李锐伸了个懒腰才发现,两人已经说得嗓子都哑了,满脸的油光……

回到基地里面,刘一九首先就去了一区的动力车间。

如同郑浩说的那样,这些家伙从一开始只是搞二冲程的小型发动机,到了后来把四冲程的发动机也给上马了。

这是九院的传统。先斩后奏,管它上面同意不同意,先上马了再说,等到后来要砍掉吧。已经搞了不少了。

搞直-7的团队七十多人已经到了基地这边,团队负责人廖卓敬是个五十多岁的干瘦老头,很有军人作风,据说,曾经年轻的时候被选派到苏联学习过。杨威等人搞回来的资料,现在正静静地在九院的资料室里面躺着。

刘一九跟廖卓敬一行人聊了一阵。对于直升机方面,他也没有多大的研究,只能把米-24的技术资料丢给他们,那里面有所有的原始资料。

“廖工,这是我们的同志从苏联搞回来的他们最为先进的米-24的设计原始手册,我想对于我们搞这方面的帮助非常大。咱们暂时先不急着立项,先把这些技术吃透,有了想法,我们再来讨论,你看怎么样?”刘一九不知道为什么王顺义在这些专家到了这边没有把资料给他们,他也没有空去问这个。

时间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紧张了,必须尽快让这些人了解米-24的技术性能以及技术指标,各种设计上面都有,就连共和国的技术人员不明白的涡轴发动机的一部分技术都有。

刘一九曾经粗略地翻过这方面的资料。

等到研究团队熟悉了米-24的技术资料,他再把共和国用到直-20上面的涡轴-9发动机的原理给说出来,最终他们的新型直升机就能够从一开始就拥有一颗自己的心脏,同时,还是非常强劲的心脏。

“刘主任,直-7的研究上面,有着太多的技术问题了,而且主要就是发动机跟材料,这两个方面我们团队没有办法解决……”廖卓敬没有看那些技术资料,他们研究直-7搞了这么些年,知道很多的东西如果不解决,最终他们搞出来的项目都可能会重蹈直-7的覆辙。

这些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这个不是问题。关于涡轴发动机的技术,这些资料里面有一些,虽然不全面,但是我觉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