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没想到(2 / 3)

0多30多的咖啡,那是抢钱……所以刘敏达非常相信,他一定不会花钱去请水军。

但这些网友也太给力了吧,就说那位网友附上的那张照片,因为那报纸是两年多前的老报纸,现在要想看到,只能到图书馆去翻,也就是,那位网友为了发一个帖子支持他们这边而抨击大炮那边,居然专程跑一趟图书馆,翻大半天的资料?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他们怎么这么热心?

余小美应该曾经和他有同款的疑惑,只是现在想得明白,“这些热心的网友,主观上是在为自己发声,但客观上,确实又帮助了我们。”

刘敏达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那位特意到图书馆,翻看几年前的报纸,并找出有大炮采访的那份的网友,应该本来就对这两年飞速上涨的房价,有非常大的看法。

所以,他抨击大炮,还真是为了自己。

他也因此又有些佩服周晨,不愧是未成年,就成功创办了安联科技这样的独角兽的天才,估计他在发那条微博的时候,就已经预估到了现在的这些事吧。

……

周晨预计到了现在这样的状况吗,当然是有的。

因为他清楚,自从我们的住房市场放开——可能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和他的看法一样,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有多大技术含量的行业,所以住房市场,真可以说,是我们放开得最彻底的一个市场,国家在这一块儿,可以说完全撒开了手。

相关方针政策的制定,看起来真没有多深思熟虑——至少从结果来看是如此,关乎内地十几亿人的住房问题,居然几乎全盘照搬香港地区的那一套。

真也不知道当初中间那批具体制定相关政策的人是怎么想的,不说香港人口一直就没超过800万,就说香港那一套的最终结果,也就是香港房价有多高,他们难道就没看到?

按理不应该看不到,可能是因为那些人,那时没想到我们会发展得那么快,或者觉得内地地方足够大……周晨觉得,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中间具体干事的那些人,自己一直不用为房子发愁,相反,他们还能从高房价中获益,所以对有些事就选择视而不见——不然真没理由不选择当初也学习过的新加坡模式。

反正,最后选择了我们香港地区的那一套,而且是从香港50年代的那一套学起,什么炒楼花啦,什么公摊啦……

而且一直抱着这一套不放,当学习的对象都做了改进之后,比如,我们从香港楼市学来的“公摊”,在香港都取消之后,我们依然初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