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光环笼罩笼罩。
周晨依然是秉持直接干脆,不整虚的那一套——严格的说,全体员工到电梯口欢迎他,肯定是属于虚活,但谁让他喜欢呢,他又是老板,所以那完全不是花活,那是很有效果的集体活动。
他明确的告诉大家。“下个月,我们系列电影的下部,会准时开拍。”
“我们所有的工作,早就准备妥当。”胡图有些激动的说。
上部《夏秋篇》已经拍摄完成,但老板坚持要上下两部一起进行后期制作,所以必须等《冬春篇》拍完后,他们才能进行之后的工作,也是他们最期待的工作:把公司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推向市场。
目标很明确,票房是次要的,主要是拿奖——文艺片嘛,当然是以这样的目标为主。
倒也不奢求一定拿什么大奖,就是提名也不错,底线是,上映后,一定要获得不错的口碑。
对于这个目标,他和同事们,眼下有着极高的信心,而这信心的来源,并不是上传到某瓣上的两条预告片的点击率和网友们的评价,这个信心,主要来源于周晨。
随着拍摄的进一步展开,所有人都越来越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在身兼导演、总制片、总摄像……等等要职的老板,他应该早就在脑海中把这部系列电影制作完成,拍摄,不过是重现而已。
所以在初期的磨合后,进展才能那么顺利,以及,拍摄工作那么多明确,清晰。
一个佐证就是,从上部的拍摄来说,庸余的片段,不是没有,但考虑到成片至少90分钟的时长,可用来被剪掉的部分,真的相当之少。
没有全面的把握,老板能这么做?
同时,他还总觉得,即便上映后,票房多半会可预见的低,但老板还真不一定就会亏本。
总的制作成本,包括主要演员,也就是崔若颖的片酬多半不高、清晰明确的拍摄安排,极好的控制了拍摄成本之外,他总觉得,老板会有办法把投入到钱都捞回来,没准,还能多少赚上一笔。
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主要是基于对老板虽说是一个知名度摄影艺术家,实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的判断。
因此他坚定的认为,老板一定不会单纯的为了电影艺术而烧钱,而据他所知,老板和主演崔若颖,真就是纯洁的工作关系,顶多只是朋友,完全和其它一些投资拍电影的老板的主要目的不同。
他有些期待老板将来怎么把这部系列艺术片的成本捞回来,还至少小赚一笔。
“……但是其它的工作,我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