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但是聊起天儿很实在的。霍老前辈和老伴儿看到王文华再次登门拜访,先是客气的寒暄了一番,接着就说起了一件具体的事情。
这事情不为别的,只为霍帅的工作问题。
霍帅是北辽市话剧团演员,本应留在话剧团上班,因为话剧不景气,剧团连续几年不能开工资,霍帅才接受了外地的签约,干起了类似“走穴”的工作方式。
闯荡江湖成功,霍帅没有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但是,长期在外面挣钱,让剧团内的一些人红了眼。他们对霍帅的成功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矛盾心情。
他们向团长进言:霍帅是本团职工,应该回来上班。不然,我们也不上班,出去做买卖了。
面对职工们的进言,团长只想到了工作纪律,却没有想到万一霍帅回来上班,将分配他演什么角色?如果不开工资,能不能承担霍帅爽约后的经济损失?
于是,霍帅就成了文艺界的众矢之的。事情闹到了市委宣传部长马克夏那儿,马克夏竟然会勃然大怒:如果不回来上班,就开除他在话剧团的团籍。
事情闹到最后,不了了之。霍帅仍然在外面闯荡江湖,签约挣钱养家。话剧团连工资也开不出来,团长也没有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兴趣。
但是,霍帅的父母,却始终为儿子的归属担心: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现在的霍帅大红大紫,吃饭不成问题。但是,一旦过了气,生计就是大事了。
霍帅的父亲、哥哥都是文艺体制内的人,即使是艺术青春不在了,政府依然可以为他们养老。霍帅就这么在外面漂泊游荡,一旦晚年迟暮,谁来管他的后半生?
说来说去,两个人都是担心霍帅未来的归属问题。在北辽市,除了文化局下属的文艺院团,再就是文联这个文化团体了。
霍老前辈早就有意将儿子调到文联。彻底解决他的归属问题,即使是现在缴纳些费用,也算是进入了一种稳定的保障机制里。
大概就是为这,霍老前辈才答应了山路的要求,强行让霍帅将那边的片约推掉,前来参与文联公司这部电影的拍摄。
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接触文联领导,慢慢地提出调入文联工作的事来。
听了霍老前辈的话,王文华恍然大悟:怪不得霍帅能够推掉外面的片约回家来拍片,原来霍老前辈是为了儿子的前程和后路。霍帅的出现,并非由于和山路纯粹的个人交情。
现代企业管理有一大忌:人多。虽然是文联这样的人民团体,也属于党政机关范畴,刚刚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