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亲王的做法极度不满,认为王室的拖沓错过了与奥地利谈判的最好时机。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也反对战争,他对英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战争的破坏只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动荡,更是会反过来拖累英国经济。事实上乔治·汉密尔顿·戈登的看法和主流不同,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战争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他们的理由是,战争可以刺激消费,并且提高就业,甚至能推动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具体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阿尔伯特亲王也十分郁闷,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做***将英国王室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不过对付议会阿尔伯特亲王还是有办法的,只要再阐述一遍奥地利帝国***就行。只是在法国投降之后,这一切似乎已经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比起争霸,提振英国的经济才是正道。阿尔伯特亲王在想或许三年后的世界博览会才应该是自己的目标,他一定要让世界重新认识英国...想到此处阿尔伯特亲王胸中豪气顿生,然而一条消息却如晴天霹雳一般将他的一切计划打烂。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理由是帮助盟友共抗外敌。起因是奥地利帝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一支巡逻队遭到了袭击,沙皇尼古拉一世一口咬定是奥斯曼帝国干的。实际上是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俄国终于做好了战斗准备。看到作为盟友的奥地利帝国大杀四方,尼古拉一世心中也饥渴难耐便将手中的大刀砍向了奥斯曼帝国。三十万俄军兵分两路,分别进攻图尔恰和埃尔祖鲁姆。奥斯曼帝***队仓促应战损失惨重,而更可怕的之前由于英国人的挑唆,此时奥斯曼的主力都集中在巴尔干一线靠近奥地利帝国的方向。(图尔恰是巴尔干的门户,埃尔祖鲁姆是奥斯曼帝国东方门户。前文书中卡斯尔已经成了俄国地盘。)苏丹马吉德把斯特拉特福子爵千刀万剐的心都有了,但他只能耐着性子向英国求援。因为此时能对付俄国人的只有英国人,奥地利人虽然还在打内战,但是他们是俄国人的盟友。最重要的是在奥斯曼人看来,奥地利人和俄国人一样,他们都在觊觎自己的土地。让俄国人继续侵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这显然不符合英国的战略,但继续出兵奥斯曼恐怕英国的经济真的要吃不消了。就在阿尔伯特亲王左右为难之际,两位保守派大佬却觉得他太过优柔寡断。如果当初阿尔伯特亲王能当机立断与奥地利签订
第33章 乱入(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