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郊游(3 / 4)

扬名 肉末大茄子 3533 字 2023-05-16

谢:“多谢少君割爱。”

杨明见状,摆手示意荀彧不必客气。

荀彧爱香这事在史书上多出有记载,什么“百步可闻”,“坐处三日香”,就连唐代王维都有诗句“遥闻待中佩,暗识令君香。”

因为荀彧长期出任曹魏尚书令,被人称为“荀令君”,因此“令君香”后来都被用来泛指高雅之士。

那天在杨府,他也是闻到那香味,才猜出荀彧身份。

所以搞这么一出,自然是给荀彧增加好感。

郊游只是方式,交友才是目的。

几人喝茶吃肉,不多时已半饱。

他们聊天的话题,已由风景转向政事。

此时的士人,坐在一起很难不聊到政事。

他们聊到的,是先前王朗说到过的经学之争。

刘宏虽还未定下来要在哪论经,但此事已传得沸沸扬扬。

“如今之势,党锢之祸,士人势微,经学之争虽未中断,但迫于宦官压力,已久未有大纷争,如今却一下而起,连陛下都参与其中,实是意想不到。”杨明感慨道。

“想必是有人有意为之。”荀彧开口道。

“我听闻此次经书之争乃是袁氏袁胤所挑起。”杨明接着说道,这是他从父亲杨琦处得知的。

荀彧沉思一阵,接着开口道:“曹节出任尚书令,若想控制尚书台,引发士人内斗,再借机将六曹尚书换为宦官子弟是为上策,袁氏素与宦官交好,便也不足为奇。”

或许是性格与荀攸有差异,又或许是拿了香料的缘故,他此时侃侃而谈。

杨明闻言看向荀彧,荀彧不过十四五岁,这份分析能力,让他忍不住发出赞叹:“真王佐之才也!”

不过他这句话说完,此时不止是二荀,就连王修都露出一阵诧异神情。

杨明看着众人反应,也后知后觉意识到一件事情。

“王佐之才”历史中是南阳名士何颙给荀彧的评语。

因何颙昔日与陈蕃、李膺交好,在士人中名气很大,于是便帮荀彧扬了一次名,后来又因为荀彧确实展现出了与之相匹的能力,便广为后世所熟知。

但史书上并未记载这句评语是何时给的,只载“荀彧少时”。

但仔细一想,何颙一南阳人,是如何跑到颍川,找到荀彧给出评语的?

即便何颙曾逃往到汝南境内,但汝南和颍川两地并不相邻。

再想起之前荀攸说他们已搬来雒阳住,唯一的解释便是,何颙是在雒阳时给荀彧评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