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框子内,不愿意去研究那些不知名钢琴家的作品,他们甚至从来不演奏那些流行的钢琴作品,更不用说演奏一些即兴的爵士和蓝调了,还有他们国家的流行歌曲、民族音乐,这些在卡伦看来,都是非常棒的东西,但他们从来不去弹。他们每天挂在嘴边的,永远都是李斯特,肖练,贝多芬,鲁宾斯坦……当然,还有无止无休的考试、考级、比赛。
天呐,难道钢琴在他们这里,就是为了比赛,或是炫耀自己技巧的一种工具吗?要知道,钢琴是用来演奏美妙的音乐的。不是用来展示技巧的。
好在,卡伦在这里还是拥有比较高的自由度和受人尊敬的,这里的人对外教都非常崇拜,在这里他能够获得在米国无法得到的尊敬和礼待。他每次讲公开课,都会有很多的学生来听,有不少还会主动跑过来和他合影。卡伦很喜欢这种感觉,这也是他选择留在这里的原因。
米国不是天堂,米国的经济这些年已经在衰退了。这种衰退也影响到了艺术界,卡伦原来所在的费城交响乐团,在他离开那里到华夏之前,已经几个月没有一场像样的大型演出了,赚的钱也不是很多,甚至不够维持他的生活,无奈之下他才只得来到了华夏。而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对严肃音乐的兴趣正在渐渐增加,他们愿意花上不小的一笔钱,走进音乐厅去听一场音乐会。他的钢琴独奏在燕京举行了几次,也都非常受欢迎,这让他感觉很好。
但他也不只一次在公开和半公开的场合和他的华夏同事们说,华夏的钢琴教育体制太落后了,太死板了,这样的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只能是一群会弹琴的机器,教不出大师来。但很遗憾,他们虽然表面上对自己的话很赞同,但一转身。依然在重复着之前的事情。这让他感到非常无奈。
在他看来,能够进入到这里学生,音乐天份真的都是很优秀的。他们的技巧很棒,他们的努力也是米国的学生们无法相比的。可是。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枯燥的练习和比赛上,仿佛他们练习钢琴的唯一动力,就是要参加比赛,就是要获奖,就是要证明自己比别人棒。比别人厉害!
可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弹钢琴,还能弹出音乐本身的意境吗?
每天走在这间音乐楼里,卡伦听到的都是迅速的、疯狂的、炫技的各种琴声,这种音乐在他听来,简直就和噪音差不多,毫无灵魂,纯粹一堆技巧的堆砌。他感到可叹,感到悲伤,他在他的课堂上大声呼吁,但遗憾的是,没有人听他的话。
但今天,似乎有些不同。
卡伦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