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还大的老头走……"高摇听了这些显然是有些震撼的,眼泪从深深的眼眶中涌了出来,滚烫的眼泪涌出的那一刻,就像那片热土上的青春一样,就像那意气风发的青春一样,那么火辣辣……
无限的遐想瞬间将高摇带回到了那峥嵘的岁月……
三十年前,就在那蛮夷而美丽的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
茂城不见风沙起,木山葱绿青年来。
摇把红土热血洒,弋来梦想不留泪!
这首诗乃古木所作,古木是北京人,当年在云南景洪一团农垦十分场知青,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知识青年,闲暇时多以文字来消磨那恐怖的空虚,这首诗便是古木在一个雨后的黄昏所作。
这其实是一首藏头诗,是描写四位年轻人当年投身大西南的热血豪情,抒发他们为理想而斗天斗地的大无畏情怀的。诗中的木就是古木,摇就是高摇。
这四人由于意气相投便结为异姓兄弟。四人结义是以来农场的先后顺序排名的,并未按年级排名。古木在四人中排行老二,高摇虽年纪大但依然排行老三,四兄弟一起钻深山,种橡胶,闯缅甸。在当地影响很大。
知青生活结束后,四人都分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知情生活确给他们心中深深的烙下了印记,四人终放不下兄弟情义,就在知情生活结束后的第三年,他们又再聚云南,趁着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古木从政,虽未大富大贵,但他为人谦和厚重,很少参与官场的尔虞我诈,总算仕途平坦。高摇从商,主要做边境贸易。但由于高摇生性顽劣,在一次贸易中不甚卷入一宗毒品贩运案中,结果被人追杀。
那时恰逢古木最风光的时候,为了保护兄弟,古木将高摇一家全部安置在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一个只有古木才知道的地方!可谁知就在高摇一家刚入住的当天晚上,仇家就找到了他们,高摇的老婆现场被杀,女儿被吊死在门梁上,高摇被砍数十刀,其中脖子上的一刀最致命……
古木赶到时高摇已经不知所踪,厚葬了高摇妻儿后一直在寻找高摇的下落,但一直都没有消息,直到八年前,高摇突然出现在古木面前。三十年前的事情才有了了断,高摇一直认为古木出卖了自己,以致妻儿枉死。而古木也对此事耿耿于怀。
高摇为了报亡女之仇,想让古木身败名裂,便提出一个自己认为古木断不会答应的要求:将女儿古嘉玉送给他。古嘉玉不忍爸爸为难,加之古木常提起上官嘉香之事,古嘉玉也为此动容,便偷偷的顺了高摇的要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