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又或者他提副部级再早个两三年,甚至于他如果能早两年担任华海市长。并且做出一定陈扬,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由他来接替高明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可偏偏是他今年才三十四岁出头。年龄太过年轻了些,加上他在华海市长任期还没满一届。并且没有做出太多让人难以置疑的成绩,结果问题就来了。
事实上他也早预料到了,不然的话,他当初也不会悍然发动对吴云松的调查的,只是事与愿违,他的意图并没有得到完美的实现,反倒是不经意间帮助校长实现了全盘战略意图。
而从他最近收到的一些消息来看,中央对于高明的接任人选是存在着很大分歧的,一方面,在吴案中立下大功,并且有深厚团系背景的他自然是校长的不二首选,但另外一方面因为吴案的影响,中央着实动荡了一番,首先是华海系扛鼎人物,政治-局九大长老之一,排名第二的李主任黯然病退,其次,一大批政治-局委员受到吴案牵连,主要是华海系的一些高级别干部,这一连串的事件过后,让已经退居二线的前一号首长再难以忍受下去了,他很快便再次站了出来,用很隐晦的言语批评了校长悍然发动的这次针对华海系干部的雷霆行动,老首长既然发了话,那么哪怕是强悍如校长这等人物,也只能暂时选择了避其锋芒,反正主要的战略意图已然达到,就不必再纠缠于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了。
毕竟,政治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以取胜为目的的,妥协,从来都是其中的主旋律。
可偏偏在校长这等人物眼中的细枝末节的东西,在陈扬眼里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关乎他政治生命的重要问题,他很清楚,一旦不能如愿以偿的出让华海一把手,进而晋升到正部级别,那么他的仕途,将会多出了很多的未知因素。
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作用在一起,各方势力角逐之下,也直接导致了华海一把手的难产。
而陈扬此趟提前返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一切可能的寻求支持,让更多的有能力在这个关键位置上发出声音的大佬们表态支持自己出任华海党委书记一职。
如果非要说他是在替自己跑官,那么他也认下来了。
因为,他的确是很需要这个职位来打开他仕途上最关键的一扇门,而如果最终他没能如愿以偿,中央另有安排,那么对他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至于中组-部的一把手于强,他倒是不需要去说服于老师支持自己,他找于强,主要还是希望通过于强从而能找到跟校长面谈的机会。要知道自从吴案爆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