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平时就很关注西州的一些情况,每天上班看的第一份报纸就是西州日报,甚至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待在家里抱着儿子一块看看岭西卫视,或者是西州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至于为什么,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了。
从西州方面呈上来的材料看,情况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提到岭西的一些地方新闻媒体,近期接连刊登了几篇对西州经济建设方面起到朝负面方向引导作用的官方文章,希望新闻局能出面干涉一下。
报道的焦点主要围绕着西州纺织厂破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大做文章,导火索自然是那次纺织厂职工半夜围攻西州市政府的群体件。
又看了一眼材料里提到的违纪媒体——岭西日报社,前面还一脸轻松的她也不由得微微皱眉起来,似乎,她能从这里面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事实上她也并非像陈扬所想象的那样,是个彻头彻尾的政治白痴,正好相反,有些事情她心里雪亮着呐,只不过她的性格从来就是嫉恶如仇的,尤其是痛恨官场里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才总是显得很傻很天真。也就是生了孩子以后的这一两年,她才渐渐的变得成熟了不少,但那些原则的东西也还都在。
而陈扬这次绕过省宣传部,直接找到中宣部来解决问题,很明显有些不合规矩。也不是说以前就没人这么干过,而是一般情况下,其他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都是私底下暗箱操作的,比如偷偷写封匿名信到新闻局等等之类的,从来就没人像陈扬这样亲自跑到中宣部送材料的。当然,陈扬也就是顺便,倒没想得太多。
不过,像类似这样的材料并不鲜见,就方晴这样到阅评组工作不满一年的人都看到过不下上百份了,平时的处理意见一般都是发回到地方省委宣传部让他们自己去核实,当然了,同时他们也会找些报纸来看看,若是实在是事件影响很大范围很广的,阅评组才会下正式文件,要求地方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尽量挽回影响,而如果地方上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就不整改的,局里才会派工作组亲自下到各地方上去督促落实。
合起卷宗,她长出了一口气,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很简单,就是按照阅评组的工作程序过一遍就行,而且既然这个卷宗是局办转交下来的,估计是陈扬之前已经做通了廖局的工作,不然以她对廖达的认知,这个官场老油条是不会亲自交代局办把案子转发下来的。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会给下面人一种错误的信号。
想到这,她的嘴角不知不觉就轻轻撇了撇,貌似有些不屑的样子。估计是想当然的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