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那满腔需要发泄的轻而易举的就放过了陈若男。
只是他却不知道,心细如发的陈若男还是察觉到了他的细微变化,只是没有开口揭穿他罢了。
第二天是周五,也是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陈扬早上一直在医院带着,陪伴在陈若男身旁,到了下午,等仙儿来了,他才离开医院,叫西州驻京办安排了车子,去部委办事去了。
这趟他跑回燕京,除了探亲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去部委找人帮忙解决点问题了。
问题也不复杂,就是关于西州纺织厂破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他前两天还滞留在春城的时候,关于西州这次大规模施行困难企业破产,从而导致引发了一系列就已经朝着愈演愈烈的趋势稳步发展,并且现在已经逐步上升到了大讨论的阶段。今天早上秘书小胡急电向他汇报的最新消息也让他乐观不起来。
原来,今天在省报第二版版出现了一篇题为《改革开放新阶段下,国有企业究竟路在何方?》的评论员文章。文章字数不多,但却让人信服的举了正反两个典型案例做为对比,把该文笔者的思想完美的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正面例子是邻市林州的一家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棉纺厂,反面例子则是西州纺织厂了。两家厂子规模差不多,经营范围也差不多,都是轻工局下属的老困难国企,职工人数也相差无几,甚至就连各自碰到的困难也差不多。
但不同的是,原本也同样落到破产境地的林州第一棉纺厂,经过林州政府的号脉诊断,并且帮忙大力说服,经过债务重组后,林州第一棉纺厂现在已经重新焕发青春,不仅在重组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更是呈现出一派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而陈扬刚准备动刀子砍掉的西州纺织厂却完全是一副死气沉沉模样,不仅靠财政救济勉强度日,甚至还因为最近当地政府打算对其实施破产而引发了一系的干群矛盾。
从该篇文章作者的行文风格可以知晓,该作者显然是比较偏向西州纺织厂的普通职工的,甚至在文章最末还言辞激烈的质问西州当地政府,为什么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就迅速宣布了西州纺织厂的死刑?最后还用了一句疑问句结束了“难道说,西周市着接连的几任政府从来都不作为吗?”一句话做为点题性的概括,跟全篇文章的主题相互呼应了起来。。
而这篇文章的刊载,也让陈扬深刻意识到,那日跟学生们吃完饭后,那个刘梅爱人所说的话未必就不可信,这背后如果没有人在推波助澜他更是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