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喜好。可真做到这点,其实也不容易,毕竟,真正的客观很难做到。
对于这些参加秦放歌大师班的学生,直播间里的观众们,都认可他们的天赋和水平,没两把刷子的话,还真是不敢在这样的场合露面。
这其中,不少观众还是有机会去到现场的。他们也可以通过手机直播,观看上午彩排的时候,这些学生们的表现。
彩排的时候音乐厅并不对外开放,而且观众们基本都不会去那么早,下午和晚上,时间已经够长了!
对这些去到现场的观众们来说,这样的彩排视频剪辑,更显得重要。这其中大部分观众,都是专修大提琴的。
当初发放免费门票挑选观众的时候,也是特意为这些专业对口的学生们提供方便,本来就是秦放歌举办各种大师班的初衷。
这些观众们,只要心中不存在太大的偏见,思想也不那么极端的话,心平气和,站着上帝视角对上台的学生们水平和实力进行评鉴的话,相差都不会太大。
当然,多少都还是会有些差异的。
这会,“弹幕评委”也算是理解那些真正的音乐比赛的评委们的为难之处了!每个人也都只能各自的意见,最后还是看绝大部分人的意见综合。
而比较严谨和严格的比赛,第一名或者前面几名,都是可以空缺出来的,直到有选手的出现,能让所有的评委都一致觉得满意。
时间过得很快,观众们看着彩排的精彩视频剪辑,也对几位练习大提琴的学生们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直播间的画面,也正式切回到了直播……
这会的秦放歌也已经吃好午餐回来,在音乐厅的舞台上,跟学生们互动着呢!
这次的“秦放歌国际大提琴大师班”,同样无愧“国际化”的名头,一看就知道学生中外国人,是位金发碧眼的姑娘。只是在她自己没有正式做自我介绍之前,观众们还有点拿不准她的真实年纪,毕竟外国人普遍长得比较成熟。
其他几位倒都是中国人,观众们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同为黄种人的日本和韩国人,都是相当好区别的。
大师班开始前的流程和其他的大师班没什么都特别的差别,秦放歌也没打算在这时候搞什么特殊。按照惯例来就好,各家赞助商们也都有出镜的机会,音乐厅舞台后的巨幅海报上各家的标识都很清楚。
第一位接受秦放歌指导的学生来自华夏音乐学院附中,年仅十四岁的马健,小小年纪,已经有了特别稳重的气质。他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巴顿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