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吸收养分(3 / 5)

题以乐曲首句的谱字来定名,如、等。有的以乐曲的调式来定名,如、;有的以乐曲的用途或演出形式来定名,如、、等。有的乐曲是集几个曲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其标题往往以原在几个曲牌中抽字组合而成。

另外就是标意性标题,此类标题是根据乐曲内容,由民间艺人、文人学士或音乐家拟定的,因此标题反映了拟名者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标意性标题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它以概括、凝练的文字提示乐曲内容、某种意境、某种情绪氛围或某个事件。欣赏者可凭籍标题的提示,结合乐曲的音乐形象唤起联想来理解乐曲。等等都可以算做这样的类型。

秦放歌创作的几首民乐协奏曲,不管是还是,亦或是和这首二胡协奏曲,都可以算是标意性标题。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好处是更容易让观众理解音乐的主题,但也可能束缚住大家的思维包括他自己创作的时候也是如此,都局限在这样的主题中。

这和无调性的音乐可以充分发挥观众的想象力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不管是秦放歌自己,还是林宝卿她们一众姐妹,都能坦然接受这些优缺点。

在钱淑媛她们看来,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音乐,即便再怎么优秀的作品,只要别人存心,怎么着都是会被挑出毛病来的。那又何必去在意那么多,只要自己喜欢,也能有观众认可就足够!

而她们对秦放歌创作这些音乐的喜欢程度,甚至更在喜欢他本人之上,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而秦放歌创作这首,选择以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作为主题,原因也是很明显的。王昌龄特别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这些心理活动,和音乐是相当契合的,也能激发秦放歌很多灵感,毕竟,他不是那时代的人,通过王昌龄这个亲自投笔从戎的边塞诗人的诗歌,来感受个中的氛围场景等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不管怎么说,总比他去看电视剧电影要靠谱太多太多。

然后,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这也是因为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