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落脚(4 / 5)

接评价这门表演形式的优劣好坏,存在即是合理,说明有市场,也是人性的反应。

东北人长期形成的直来直去不绕弯子的性格,决定了二人转开门见山、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这么多年来一直为东北人所钟爱,很大原因就在于它的土和俗。最早的时候,二人转就有关于性的描写,那时的唱词更接近挑逗、撩拨,或者说是一种“文艺”、“含蓄”的方式,和现在许多粗俗的黄段子有明显的不同。

这倒是不奇怪,连《诗经》中也很多关于野.合的描写呢!不过用文言文描述起来,也颇有文艺气息,不会显得那么直接和下流而已。说到底,还是人性的正常反应,吃喝拉撒睡,**也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动力。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性的观念也越来越放开。色.情文学、音像制品的大肆传播下载,也使得很多二人转剧组为了赚钱开始剧烈的转型。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演员开始油腔滑调、荤话满口、动作猥琐,说低俗也一点都不为过。

这其中,秦放歌和张得胜他们聊过之后,也更清楚的认识到,其背后的重要原因。二人转没有从根本上离开“撂地”的表演环境:“撂地”也就是指在露天平白地招揽观众,保证观众不流失,并且看完节目给钱的商业模式。北方的冬季动辄零下20、30度,这对二人转演员们的要求特别高,户外演出的难度也是特别大。不但服装道具受到保暖的限制,演出更是随时受到气温的挑战,几秒钟的“不抓人”就极有可能让观众哆哆嗦嗦地打着寒颤离开。说相声的也讲,“刮风减半,下雨全完”,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难以生存。

而东北长达4个月以上的冬歇期,带来的巨大精神空虚现在难以想象,因为有了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但在张得胜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却是真正经历过的,也说二人转的重要工作来源之一,就是被一些村子请过去,白天在场院里给全村人演一天热闹节目,晚上留在一个相对宽敞的屋子里,给全村男性观众演“少儿不宜”的节目。

在这种条件下顽强生存至今的二人转,留下来的“尺寸”当然是不择手段地让你合不拢嘴,要是观众喘得过来气,演员就该没气喘。吸引不了观众的话,就赚不到钱,搞这行当的就生存不下去,或者干脆转行做其他的了。

此外,还有很多乡村艺术团表演更加黄暴的“对棚”“艳\\舞”等等,“台上******当面自残”首的极限表演形式。这些表演能有市场生存下来,说明还是有这需求,观众肯买账,哪怕只是将人性的缺点放大,也只图个热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