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别说,观众还挺买账的,无聊看个乐子也挺好的,就当是看耍猴也行啊!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这样的电影,在音乐上的预算也很高。虽然很多配乐也都是从流水线上做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从乐库里面买来的。但质量一般都不会差,他们的音乐预算一般占影片总投资的百分之八。
而国内很多电影的音乐,基本都达不到这样的比例,百分之一基本倒还是有的。相对而言,也是特别可怜了。
于是,也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各种东抄抄西抄抄,有的电影电视,更是直接打着怀旧,情怀等旗帜,直接把一些经典的老歌生硬的插入进去,还美其名曰,向某某致敬。
除了笑点泪点比较低的观众之外,其他很少有人愿意买账。但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观众,所以,即便再怎么垃圾,各种屎尿屁,也是会有人买单的,觉得挺好笑的,或者是“咦,还挺不错的!好好笑!”
在电影院里面,这样的情况最常见。
真正想做音乐的人当然是不想看到这样的状况,可惜大环境如此,资本逐利,劣币驱逐良币,他们也没多少办法。
像孙朝辉这样的天王级人物,都好久没有出新歌,更别说唱片了,大环境的恶劣,由此也可见一斑。
但他还算是比较上进的,不像很多歌手,一辈子到处走穴赚钱全靠一首成名曲,你要唱别的歌,大家还不买账。想想也是挺悲哀的事情,歌手自己其实也挺厌烦的,一首歌唱了千万遍,是个人都会厌倦。但为了生活,再怎么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上。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情况还算好的。有自己的成名曲的歌手起码能混口饭吃,很多的歌手,凭借十几年前的一首歌,最起码也可以过得挺好的,衣食无忧没问题。但这也只是少数人才能混出头,绝大部分搞音乐搞艺术的,都混挺苦逼的。
人们都是善于遗忘的,但最可怕的是,根本没有红过。那就只能继续当龙套,在酒吧啊地下通道等地方,怀揣着不屈的梦想,继续有一天没一天的生活。
陈瑜珊算是比较幸运的,遇上秦放歌让她交了好运,美好辉煌的前景指日可待。
但她自己也必须加倍努力才行,尤其在深刻认识到现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的前提下。她也不怕被嫌弃,向秦放歌请教和孙朝辉这样的大腕合作的注意事项等等。
秦放歌的说法也很简单,平等互利,不亢不卑,既不需要刻意去讨好,也不要太自傲,做好她自己本分或者说专业的事情就行。但既然大家是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