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留宿(4 / 5)

自己的金字招牌的,而且,还是他为林宝卿写的,要在他的首场音乐会上演奏的,肯定是会特别用心的。对专业学作曲的滕舒婷自己而言,即便她施展全副本领,带上满满的诚意,呕心沥血,也不能写出这样的音乐作品来,在音乐天赋的鸿沟,几乎是无法逾越的。

就这一段短短的前奏曲,旋律什么的,滕舒婷自己倘若灵感勃发的话,也是有可能写得出来的。但其他的,就真的让她力有不逮。

在前奏曲里,琴箫合奏的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和声,和弦,以及织体的编织更是无懈可击。一出场就直击主题,‘春’江‘花’月夜,‘春’天,江水,鲜‘花’,月亮,夜晚,‘浪’漫华丽,又大气磅礴。

再听听林宝卿的评价,和她脸上那自然而然的笑容,就更让滕舒婷和左书琴明白这首音乐,对她意义的重大程度。

于是,这两姑娘也就拉过林宝卿到一旁说悄悄话,也让吴如慧安静地看手稿。

吴如慧并不是专业做音乐的,但对音乐的奖赏能力却是相当出‘色’的,秦放歌的这份手稿,画得比较工整,美型,看起来也特别舒服。

在这首音乐中,秦放歌在张若虚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他自己的理解,很有些高屋建瓴的意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看得更远,而且不光光是张张若虚,还有另外一个庞大的音乐世界为他提供营养。

这样的心境非常符合吴如慧的胃口,以至于有时候她都在想,秦放歌这家伙是不是太过老成,感觉跟个白发苍苍的智者差不多。然后,她也就只能用天才来解释了。这首‘春’江‘花’月夜是这样,之前他的很多音乐比如那首一个多小时的神曲也是如此,绝非没有经历的人能创作得出来的。

也不是没人怀疑他是抄袭的,只是,从古至今,除了秦放歌,似乎没有发现谁有这样的本领,能写出这样的音乐作品来,要不然,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现代,这样经典的作品,早就被人发现并曝光了。

吴如慧特别喜欢他融入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那部分东西,把古人的哲学思想,世界观,价值观等东西,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东西。在她看来,这也是民族音乐想要发展壮大的正确途径。

秦放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旋律上的创作天赋,吴如慧都觉得叹为观止。他写给左书琴她们《锦瑟华年》那首民乐大合奏曲,观众们热烈到爆炸的掌声,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那些优美动人又跌宕起伏的旋律,一直不停的轰击着观众的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