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富锦笑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很正常的事情。他现在年轻,正是创作的高峰时期,能写就尽量多写点东西。我们都老了,能把过去创作的那些经验传给他们,就相当不错了。”
滕舒婷也承认,“不能跟他比的,这几万个音符,我们光看都要看好久的,更别说创作。现在的话,还是先理解透彻再说。”
吴亦芬教授很和蔼,也叫她们不要妄自菲薄,其实以她们几个的实力,在华夏音乐学院都算是最优秀的了。
当然,她们现在讨论的,以及秦放歌之前举棋不定的,都是些细枝末节。
在整首曲子的主旋律,各种配器,曲式结构,和声织体方面,秦放歌已经全部完成,并不需要有什么太大的改动。
吴亦芬就对秦放歌在整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天才之处赞不绝口,“这样优美如歌的旋律,丰富流畅的情感,真的只能用天才之作来形容。滕舒婷你们也看到了,他并没有在旋律上面灌水,就这前面几个乐章,随便拿出来衍生变奏或者扩展一下,就可以写出一首相当优秀的作品。可他没有,而且整篇下来,将近一个小时的乐章里,处处都是这样灵动飘逸的乐思。从中也可以看得出他对这首作品的用心,你们一定要好好练习,才不负他的一番心思。”
滕舒婷和林宝卿几个都点头,左书琴这个团长还带头表决心,“我们乐团上下一定会加倍努力,把这首优秀的作品带给观众,也不会辜负秦放歌以及教授们对我们的期望。”
龙富锦也讲,“你们自己也是有过作品的也最清楚,每当创作出一首作品来,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都希望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以前在这方面,我们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还不够,不过从今往后,我们会在这方面投注更多的精力。”
吴亦芬则问秦放歌,“你以后要有空的话,也多帮忙指导一下她们。毕竟,这首作品你这个作者最熟悉。”
秦放歌只说,“我尽量,有几位师姐在,挺让人放心的。”
“知道你不缺这点荣誉!”吴亦芬说,“可她们不行,要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只会让别人看轻的。而且,像她们这样的团体生存很不容易,平时也花了很多时间在练习上。但想要走得更长远的话,还是得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秦放歌点头表示明白。
然后,还是继续分析作品,真可以算得上是长篇巨著,一下午的时间,他们也就休息了十来分钟。
到吃晚饭的点,滕舒婷说请老师和作者吃饭,龙富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