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在担心些什么!要有什么好作品,光明正大地拿出来就好!藏着掖着算什么,故意想装低调吗?现在不流行那套!还是说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骄傲得很,非要别人哭着喊着求你,才肯展示自己的才华?说句实话,现在你这点成绩,跟巴顿、路德、斯特朗这样的大音乐家根本就没得比,可他们年轻有时候有你这样骄傲吗?”
秦放歌连忙回答说不敢,并表示真是觉得不太成熟,不敢污染人耳目。
可邓红梅根本不把他这自谦的话当回事,转头又继续教训肖雨然,“他自己不主动透露还可以说是谦虚低调,肖雨然你呢!你怎么也那么不懂事?难道你不知道这曲子的价值?不知道这对于他来说,有多重要?我跟你讲,不要觉得这练习曲是给你们写的,就一定得交给你来弹。往小了说,这是秦放歌自己心血的结晶,是他天赋和努力的成果。往大了讲,这是我们中国音乐的巨大财富,是世界音乐的珍贵宝藏。你们哪!就是太年轻,这次记住就好,以后该怎么做不用我提醒了吧!”
邓红梅这大帽子一扣下来,秦放歌肖雨然简直有点无地自容,感觉都快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偏偏邓红梅劈头盖脸一顿乱批之后,先夸了秦放歌一顿,“我们钢琴系的教授们都仔细研究过你写的前奏曲和赋格了,写得相当严谨慎密,又具有相当的乐趣性。肖雨然你回去也要好好练习,并把秦放歌每首作品的赏析写出来,细致点,专业点,到时候入校我可是要检查的。不许去问秦放歌,写你自己的真实感受!记住了没!”
肖雨然真是躺着也中枪,想到这个作品赏析她就头大,这跟论文简直没什么区别嘛!可这个时候,她哪里敢反对,只能拼命点头答应下来。
邓红梅夸过之后,神情继续严肃,“我们都一致断定,你肯定不只写这一首前奏曲和赋格!别跟我讲没有,我们不会信的。”
秦放歌也只能点头,说还有他自己作曲的一首前奏曲和赋格,都是他自己平时的练习之作。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一共四十八首,光抄这个就能抄好久,秦放歌想着这时候先拿出几首来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巴赫当初写这十二平均律的时候,其实也没想得太过长久,他那时候根本不出名,甚至在他去世后几十年都没特别的名气,他把这个作曲当成是工作,像是在按部就班地写,但经典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
邓红梅脸色这才好看点,但眼神依旧犀利还变本加厉,简直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趋势,恨不得把秦放歌的老底都给掏出来,“还有别的练习曲呢!你有这样优越的,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