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要求,林强生想让国内的生产体系没有走就学会跑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先把产品标准化放在一边,让我们来讨论在中国如何建立像德日那样的优秀企业?”林强生召集了埃里克松尼尔斯等人。
尼尔斯向林强生说道:“林先生,在中国建立具有DIN、JIS工业标准的优秀企业是不可能的!除非重头做起,从钢铁原材料的加工到汽车成品,涉及汽车生产的每一个零配件的产品质量都要重新制定标准。挑选优秀企业合作对他们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升级,以让这些厂家达到高标准的工程能力!可是这样的投入非常巨大,现在已经不是四五十年代了,汽车厂商不必大而全把体系中的全部生产环节都占领,那已经过时了,现在是全球采购的时代!”
“重头做起吗?”林强生默默的嘀咕道。他对尼尔斯后面的提议则不置可否。
全球采购?他前世的国人已经做了,可结果好像不怎么样,欧美日韩零配件生产商在中国跑马圈地,国内的汽车企业离开他们似乎就玩不转了!
尼尔斯他们还不明白。中国的汽车(专指轿车)体系实际上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建立起来的,以前国内根本没有汽车体系!
在原有历史上正是由于德国大众和上汽的合作才在国内建立起来了整套的汽车生产环节,大众对推动中国的轿车工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在这个历史上,国内的汽车体系却是由林强生的推动而建立起来的,大投入大生产短平快。中国的汽车工业建立还没有几年呢!
在场的众人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他们怀疑林强生有没有财力帮助国内体系中的零配件供应商提高生产技术,其次这样做有没有必要。
在场的瑞典人都觉得中国人造车只要在他们本国行驶就好了,而中国目前的汽车市场还没有成熟,购买者还在为有没有汽车买不买得到而拙计,为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投入巨大的资金是极其愚蠢的!
更可笑的是,他们眼前的这个年轻老板竟然还想和德国工业标准看齐,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滑稽的事情。
这些人在滨城工作了半年多,以外国人的眼光把中国人的生产能力看得非常透彻。
而据说他们去到的那个北方城市还是中国境内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一个城市。他们在滨城接触了很多企业,实话说中国的工业能力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是一二流。但是和发达国家却是根本没有可比性。
林强生看了看不说话的众人,然后看了看埃里克松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