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
标准化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内的工人习惯小作坊的做法,还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个别技术精湛的工人可以做出好的产,但是不能保证工厂里每一个工人都有精湛的技术,每一件产都是好产都整齐划一。杜绝一个技术精湛的工人集中所有的优势在他一身,工厂完全靠着个别技术高的工人出活,这个是大工业生产特别忌讳的!
我们固然有8级技工。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生产的产都能和8级工一样的水平!
面对汽车厂招收上来的大批的缺少化缺少技术的职工,工厂必须采取一套标准化生产制,以确保产的质量可靠,和牌发展的延续性!
众人包括李刚在内,都被埃里克松好好的教育了一番。大家充分的了解了西方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后,都不约而同的回想国内工厂的问题。发现还真的和国外有好大差距,就比如有很多国内工厂过于依赖高技术工人的问题。没有八级工当然不行,但是什么都依赖这些八级工,那像滨城汽车集团这么大的企业也没办法发展下去!
埃里克松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工厂领导的一致同意,就按照瑞典人制定的标准管理办法实施。
本来意大利人的培训就是按照这套标准化体系培训的,如今让中方能够得以延续这种管理办法,厂领导自然求之不得。这就算是补齐了现代化公司管理这重要的一环,意大利人可以培训你的工人,但是他们不会教你企业怎么生存!
目前汽车厂的领导班基本上都配置齐全了。国家又派来了一名总工程师乔家桦,两名副总经理于成理耿昭杰陈世煌,都是从一汽二汽抽调来习的干部,他们还带着十多人的干部小组,已经充斥到了汽车厂的各个车间岗位当中。
上面的意思是让这些人从这家现代化的汽车厂中习到先进工厂的运行模式管理办法,以拓展到国内其他的国有汽车厂当中去。
林强生对于这种状况也是坦然接受的态,在他的心里也觉得父亲现在的职务级别可以了,不能总是靠着异军突起。蹿升的快跌得也快,还得有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否则基础不牢即使上位了也没有人服气。
不管怎么说自己的父亲都是建设汽车厂的老人,而且现在父亲只有45岁的年纪,在上级面前还排不上号,尤其在这些汽车专业人士面前更是小字辈!
再说,国企当中的利益多,诱惑也多。林强生也不希望父亲在里边牵涉过深,走得远,走到连他自己也顾不到的地方!
……………………
除了标准化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