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1 / 5)

工业民科 好闲 3796 字 2021-06-14

埃里克松参与管理之后,向中方管理层提出了产标准化的概念,并且力主实施。同时,他还提出了汽车零配件质量管理体系,按照他的想法汽车集团上下必须抓紧落实这两项管理办法。如果成功,集团也将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柯马公司的岗前培训,其中就透漏了一点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汽车厂的领导干部们也曾经跟在意大利人的身后努力习,认真记载外国人管理企业的一点一滴,但是人家只负责工人的岗前培训,并没有教授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意思。中方人员只好自行探,这当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因此汽车厂的领导们即使白天努力的把见到的记在脑里,晚上加班加点的讨论,也并没有什么良好的效果。因为国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现代化大生产,一切的经验都是来自于人多力量大搞大运动大建设,搞人民战争的那个经验,并不知道什么叫现代化生产,人少了反倒不知道如何施展了,觉得始终缺人手。

所以意大利人走后,标准化管理不但没到,面对这么大的工厂这么少的人马一时还有点不适应,即使想把$意大利人的那套捡起来也不知道从何抓起。

这阵,厂领导班竟然还因为是否要多招些人而进行了激烈的争吵。原工厂的林向荣常远庭等人并不愿意多招人,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适应了少少的人大大的工厂,而李刚带来的一批管理者却认为要想厂发展必须再多招募职工。

埃里克松这个外方经理的到来,事实上把两方的火药味强行的压了下去。

作为外方经理,埃里克松首先给中方管理层先上了一堂课,介绍西方的标准化之。

他举了个例。一位美国的妇女需要往墙上安装一个钉。事实上,她真的是安装上去的。她会使用一种筒式工具,套住钉,然后拉动筒后面的手柄,啪啪几下钉就被打进了墙里面,然后用特殊胶水把缝隙填平。根本看不出来钉是怎么弄进去的,钉周围被抹的平平的。

欧美国家的工厂对标准化执行的较为彻底,甚至往墙上敲个钉都得动用专用工具,他们的工人没有标准是不敢也不知道怎么动手做东西的。

甚至在一些日常生活中,这种标准化生活也随处可见,例如美国的街区门牌号,一排结束之后不管到了多少号,另一排的门牌都会重新开始记号,大大的方便了出行的人。

在欧美的装修行业中。甚至这种标准化设备标准化施工也随处可见,美国的装修工人利用专业工具把活干的又好又快,人家的装修处处体现着工业化的味道。这些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