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三的新书在看书网同时发布了,《书法浅览》,敬请查看!
汉字字体的一般分类,可以简明又笼统的划分为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七种。一般人看来,甲骨文、金文、篆书均为同一时代诞生的生活产物,即象形字;楷、行、草三体为一时代俱进的同体产物。其实,不然,他们并不是如此的划分的,他们也不是并列的关系。
甲骨文、金文、篆、隶、楷,是五种并列的字体,而每种字体都有其各自的规划统一的写法、有其简洁明辨的写法。既有其正书,或称真书、楷书;又有其行书和草书。甲骨文、金文、篆书,相比楷书、行书、草书而言,会比较复杂、纠结一点。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兽甲龟骨之上的文字,视为上古时期商朝所用,距今抑止足有三千多年。它是我国现存以及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且又有严密系统布局的古文字。早期甲骨文很多是根据动物形状、长相等特性来粗规模的描写,类似于如今的漫画、碳条画。后期甲骨文的字体经过时代的淘换和历史的冲刷,逐渐的有了属于自己的更为严密的规格,比较严整起来。
二、金文
金文是古代钟、鼎等大型器皿上雕刻的文字,用来记述战功、军事、战绩、神策、祭祀、分封等一系列国之大事的文字。因为其刻在金属青铜器上,因此称之为金文,且又叫钟鼎文。主要是两周朝时期的文字,笔画比甲骨文线条粗犷、狂野,但布局更为合理。钟鼎文最早时期和出现在兽甲龟骨上的字分别不大,中期则风格大变,比如《毛公鼎》。出现在《毛公鼎》上的钟鼎文字型圆润、风格卓立,结局严密、更为成熟。晚期,钟鼎文遍地开花,复杂不一,地域性差异极大,差别较大。
三、篆书
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命丞相李斯等整理各国文字,造出了统一的标准字体、小篆,也叫做秦篆。把未经统一整理、统一通行于秦国的字体文叫做大篆。大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初具规模,大小匀称、比例遒劲,石鼓文是大篆的典型代表,这就是小篆演变成熟的前身。但大篆从社会范畴来讲,包含的太过于复杂,操作不便,包含了甲骨文、金文等多种字体,且不便于秦国一统用度。所以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下,小篆应运而生。秦朝的小篆笔体纤细柔美,字体法度严谨,结构更加的对称、均匀,有科学的审视美、逻辑美。
四、隶书
秦朝以后因为文字的需求越来越大,篆书写起来更加的浪费时间、精力,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