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回到小镇,经常性回来看父母,有爱心,有人说这是另一种父爱,超脱友谊又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情。
声音很多,听得最多的还是平淡这两个字。”
刘得华将观影情况向大家说明了一下,知道了《天堂电影院》是这么一个情况后,对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深有体会的徐真轻叹一声,说:“这些人真是不知所谓,他们只看到表面,其实这部电影的真正含义并没有怎么了解,表面上是讲述一个小镇的成功导演的成长之路。童年生活,从多多的一生中可以映射出当时的电影业的情况。
多多三十年的人生生涯并不长,但小镇的电影院却几度更换。几度兴衰,电影院其实就是电影的一个缩影。从电影院的兴衰反映当时电影业的情况也是如此,这部电影告诉人们电影这个娱乐产业能有今天的辉煌不灭的地位其实是经过几度兴衰苦熬的,电影最后多多阻止了开发商要拆迁旧电影院,并把电影院买下来重新装修,做得比以前更加气派,让全镇的人再度看上电影,这就是现代电影现状的缩影。电影不论在什么困境下都不能消失泯灭,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
唉,现代人啊,说话都不经过头脑思考。眼里看到的都是表象,都看不到深层的东西,说对电影了解,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电影,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一部电影拍出来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在里面。而非仅仅是一部电影,一种娱乐。”
徐真的话让林飞鸿很满意,徐真说得没错,自己设定最后的多多收购废旧电影院重新装修并让全镇人重新看上电影的意图就是表达电影永不泯灭的主题,这一点原著里并没有体现。原著里多多是看着电影院被拆迁的。徐真毕竟是内部人,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境还是相对比较了解的。
张国荣点点头说:“普通观众不理解电影的主题外就算了,那些专门研究电影的影评人居然也有不知道的,而且常常把一部电影的主题歪曲了,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不知所谓,恶心!戴着荣耀的影评人的帽子忽悠观众,不知情的观众却把他们捧上天,对电影后面的影评深信不疑,还追赞。唉!每当看到这些无知的跟风者我就很无语。”
林飞鸿笑了笑,对张国荣说:“对于影评这种东西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一认真你就输了,各家有各家的观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一部电影的感观不一样,各自都有各自的理由,只要一种说法能圆得回来符合逻辑就成,存在即合理。
我们没办法要求所有人都能读懂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许我们认为是这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