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乡镇了。很多小厂都是依赖县市大厂大公司的加工型企业,设备几乎是同时上的,关系也差不多,那么只能靠歪门邪道了。
拉走骨干,贿赂副手,用美人计,用抽梯法,总之是防不慎防,各种黑不断,企业还怎么发展?看着市场貌似越来越大,业务越接越多,可是利润越来越少,前途越走越窄。
一些本来一心扑在集体企业的能人们也在考虑后路了。是自己搞一个厂子呢还是跳到外地去搞厂子呢?总不能看着这样形势恶化下去混日子吧?其实很多单位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就是不敢说出来。
肖和平其实是来镀金的,可是一调研发现情况远比表面的还要严重,老书记邓渔夫过几年就退了,那时候总爆发的话,在任的都逃不掉干系,肖和平有些找不到切入点的时候,韩晓出现了。
韩晓和农场提出的改制方案虽然是个很粗陋的东西,可是肖和平在中间看到了乡镇企业改变的契机所在。一百家乡镇企业,一个城关镇都不止一百家,挂靠在集体的就有这么多,别说镇里还有几十家中小企业是真正的集体企业了。
诸如:面粉厂、机修厂、鞋厂、礼花厂之类的由各个行局开办的小厂就好多家,还有镇里直属的砖瓦厂、化肥站、种子公司、蚕桑公司等等。这些企业都可以借鉴农场的改制。
这个思路的出现虽然肖和平知道有唐揖的功劳在内,不过肖和平不可能让唐揖来担纲重任,他看中的就是韩晓,年轻有背景,能干有学历,所以在裕城主要是韩晓负责改制工作,他的任务是三十家。
韩晓权衡之后,先让各乡镇提供名单,城关镇是四家,其中就有这家桐布厂,不起眼的一个企业,不过占据着大量的资源,比如近百亩的桐树林,比如出口的配额,比如荣庄的人力等等。
效益远远不及一个私企丰裕厂,这样的企业不改制吗?起码这个厂子的牵涉面很小,小到微乎其微,所以韩晓征求镇里的意见之后决定索性拍卖掉,换取资金进行其他企业的改制。
本来这件事肖和平是让韩晓负责的,可是秦岚事件之后韩晓就被变相解职了,他现在被上面的人当做黑锅一样被安置接受调查,手里的事务都被其他人接手。桐布厂的事情就由唐信中主导了。
集体企业的拍卖还是裕江范围第一个个例,所以唐信中也比较重视。这段时间跑的比较勤。桐布厂的厂长是荣庄的书记兼职的,老头子一个,快七十了,要是论起桐布来,还真没有人比他更懂行了。
不过要是论起企业的管理来就不行了。这个老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