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陈树德所能给予的政策方面的扶持。
假如易阳现任领导层拎得清轻重,给出的优惠政策足以令他动心,他也不排除有把这座高速轧钢厂建在老家的可能。
说白了,他这是一根胡萝卜两头钓,愿者上钩。
谈到对易阳现任代县委书记吕士杰的印象,陈树德的回答也有些笼统:“我和这位吕书记接触不多,只知道他做事挺有魄力。”
“有魄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胃口好”。
从二叔等人口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位吕书记甫一上任,提出的第一条施政纲领或者说口号,就是要加强路政、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县城环境,造福百姓。
90年代,有几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溜,叫:农民怎么才能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到了官场,这句话又有了另外一层理解:领导怎么才能富,修桥铺路换干部。
大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这位吕书记也在忙着“考察干部”。
这开门三板斧,先砍到了易阳环保、林业、水利等相对冷门一些的单位领导头上。
调任易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位吕书记就换了3个局长、2个书记,手段之强硬、作风之凌厉,直接打了那些骑墙派、观望派一个措手不及,也令工商、税务、财政、宣传等强势要害部门的领导干部们人人自危。
能否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那就要看个人“表现”了。
如此大张旗鼓地搞“竞争上岗”,对于昆哥名下的产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昆朋精品批发的主要赢利点单位集中采购业务量的迅速缩水。
傅青梅选择这个时间外出考察项目,未尝没有暂避其锋,静观事态发展的用意。
另外,在标准件商城建设、电镀中心报批等项目上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最起码来自于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已经远远比不上陈树德当政时期。
好在能坐到县委书记这个位置的没有蠢人,这位吕书记也熟知杨昆和陈树德之间的关系,不会贸然向他名下的产业伸手,但作为易阳新任父母官,身为易阳工商界新晋领军人物的杨昆居然迟迟不登门拜访,亦不免令其心生不满。
杨昆当然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在易阳官场,他和陈静的关系不是秘密,身上打着如此鲜明的烙印,即便他再怎么委曲求全、主动示好,恐怕亦难讨得这位新书记的欢心,想达到和陈树德、刘运升那般推心置腹的程度更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