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杨昆开始东张西望。
离上课还有20多分钟,教室里已经座无虚席,连墙角旮旯都站满了,还有不少学生在陆续往里进。
杨昆就很好奇,这么一间小小的教室究竟能挤下多少人?
大约5分钟之后,欢哥来了。
衣着朴素,样式普通,左手捏着他那从不离身的小烟斗,右手捏着几根粉笔,没带任何教案、教材。
看到黑板上有上节课留下来的板书,他就放下粉笔,拿起板擦开始擦黑板。
一个高个男生上去想要帮忙,被他笑着拒绝了。
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细节,使他在杨昆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对比后世那些名气不大、派头不小、吃饭都恨不得让人喂到嘴里的歌手,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擦完黑板,欢哥看看表,走到讲台一侧,掏火机点上烟斗,美滋滋地嘬了起来。
虽然这个时代在课堂上抽烟的老师不算稀罕,在欢哥家搞作品时也见识过他的烟瘾,不过他这种率性自然、不拘一格的风格,还是令杨昆为之大开眼界。
与此同时,另一个想法也适时从杨昆脑子里冒出了头。
人家舍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帮他完善作品,还在校庆晚会上不遗余力地提携自己,不表示一下似乎说不过去。
只是他一直没拿定主意,不知道该送点什么礼物才合适。
送礼是门大学问,选对东西,能有效地拉近彼此的关系,加深交情,不能投其所好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以欢哥的名气地位,过于物质化的东西人家看不上眼,更别提直接给钱了。
看着他叼着烟斗、怡然自得的样子,杨昆自觉有了主意。
十几分钟之后,欢哥又看了下表,在讲桌上磕了磕烟斗,捎带着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其实从他一进门开始,大家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他身上了——“大家安静一下,咱们现在开始上课。”
今天讲的是莫扎特的
杨昆发现欢哥讲课很有特点。
一是不点名,不查考勤,当然,也没必要,抢还抢不到呢,谁舍得缺课。
二是不看教材,讲课却连贯而流畅,人名、生卒年、曲名工工整整地一笔笔写到黑板上,各种轶事、典故信手拈来,内容丰富而有条不紊,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三是对音乐的熟习和对音乐语言的驾驭令人叹为观止,凡讲课内容涉及的人名、曲名,除了用中文讲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