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还有不少别的产业?”
这些都是既定事实,杨昆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下来。
陈树德感慨道:“对于一个出身寒门的年轻人来说,能做到现在的程度,殊为不易,运升同志倡导扶持本县的标准件产业,应该也是你的主意吧?”
杨昆点点头,“我跟刘叔叔的儿子是同班同学,年前去他家里串门,适逢刘叔叔问起,便信口开河了一番,没想到刘叔叔居然当真了。”
陈树德赞许地笑笑,说:“信口开河就能给开发区带来超过5000万元的固定投资,我倒想看看,你要是认真起来,能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来。”
杨昆无言以对,跟着打了个哈哈。
陈树德指指杨昆面前的茶杯示意,自己先端起来喝了口茶,问:“说到你在商业方面的天赋,运升同志也好,我那位外甥女婿也好,甚至还有我那位宝贝闺女,都对你赞不绝口——哦,就是陈静,在县电视台工作,你应该认识?”
认识,太认识了,杨昆听得背上冷汗直冒,“在王波的婚礼上认识的,大家一起吃过几次饭。”
暗自瞅瞅对方的表情,觉得这话像是随口问出来的,他心里才稍稍放松了些。
陈树德放下茶杯,靠在沙发背上,十指交叉放在腹部,慢条斯理地问道:“餐饮、副食批发、机动车销售、家用电器、钢材贸易……我有点好奇,你怎么会想到同时搞这么多互不相干的行业,同样的精力,用来专精一行的话,成就会不会比现在更高一些?”
这话题有点过于笼统,不太好回答,杨昆想了想,说:“可能是受个人的兴趣和性格影响吧,我这人兴趣比较广泛,性格却偏于保守,做生意一向未虑胜,先虑败,是以从来不敢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陈树德慢慢点头,说:“兴趣广泛是好事,除了商业以外,对于咱们县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方面,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杨昆有些懵,跟一个小商人谈国计民生,您老人家的思维方式也太过于天马行空了吧?
他有些为难地皱起眉头,说:“您也知道,我还是个在校学生,只是对学习不太感兴趣,加上体谅母亲持家不易,才琢磨着做点小生意……”
“学无先后,能者为师。”陈树德摆手打断他的话,说:“换位思考一下,站在你的位置,没有手头的行政资源辅助,我自认绝对做不到你今天的成就,所以就想请你站在我的角度,用商业、经济的眼光,去考虑一下如何改善县属国有企业的困境,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