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纠葛?
中医院的病房里,刘运升和杨昆的谈话也已接近尾声。
刘运升说:“昨夜情况复杂,来不及细谈,听公安局的同志说起,才知道多亏了你及时挺身而出,打伤其中两名行凶的学生,他们才能将其一举抓获,这种见义勇为的作风,值得提倡,年轻人嘛,就是要有一点血性。”
杨昆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不好意思地谦逊了两句,肚子里却暗暗好笑,不过只是适逢其会,因缘巧合之下打了一场糊涂架,到了姜涛等人口中就成了见义勇为,这指鹿为马的本事倒要好好向他们请教、学习一番。
接下来,刘运升话风一转,谆谆告诫道:“不过古话说得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以后遇到类似的突发状况,还是要可能地保持头脑冷静,在保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
“当时也是脑子一热,没想到太多。”杨昆含糊地解释道,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以后再有这种事,我会注意的,谢谢刘叔叔关心。”
当时情况紧急,杨昆也顾不得考虑太多,一觉睡醒之后,仔细想想,除了给刘运升打电话的目的不够单纯之外,现场维持秩序、组织学生自救、安排同学报警等一系列举动居然完全没有掺杂任何功利心理,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高尚了?
昆哥自认不是圣人,也不是雷锋,损人不利已的事不会干,做好事不留名的举动却也做不出来。
前思后想,杨昆认为当时之所以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完全是由于重生后的自已在心理上缺乏归属感,虽然在一中校园里的存在感不强,却早已在潜意识里把它当成了第二个家。
这里不只有他心爱的女孩,也有关系密切的好哥们、令人尊重的师长,以及对自己即将逝去的青春年少的追忆与不舍。
“这是我的学校,我的家,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到它。”杨昆默默地对自己说道。
刘运升夫妻俩告辞离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沉浸在这种略带感伤的气氛里,无法自拔。
回到这个时代已经半年多了,凭借着脑子里的先知先觉,杨昆做起了生意,挣到了一般人半辈子都挣不来的钱,极大地改善了自己和家人、亲友的生活环境,相应地,感情生活也比前世的自己丰富、复杂得多,然而这一切,依然不能填补他心中时常泛起的空虚感。
杨昆觉得,对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他就像个过客,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融入其中,实际内心里还是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在观察、思考,他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