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却颇有微词,抱怨说:“买这么好的车,上这么好的牌照,自己没怎么开,都便宜人家了。”
杨昆笑着解释道:“人情社会嘛,也是避免不了的事,人家借咱的车,是给咱面子,互相给面子,办事才方便。”
除了这个小插曲外,开业不过一个多星期的摩托车行和电器行的销售情况也非常喜人。
也是拜三皮哥结婚当天的热闹场面所赐,20辆金城ax100组成的摩托车队引发了县城居民的极大兴趣,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很快传遍了周边乡镇。
这种视觉和心理上的轰动效应,比单纯的电视台滚动广告的推广效果更具威力。
从第二天开始,到车行看车的人就变得络绎不绝起来,当场缴款提车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
经过店员的热情推介,不管来人是买车还是看车,都有可能成为昆朋电器的潜在顾客,反之亦然。
在这种互为倚仗、相互推广的作用下,两家店的营业额开始直线上扬,很快,车行和电器行为数不多的存货就已告罄,先后向各自的厂家以及粤省的老林追订了第二笔大订单。
相应地,这种连锁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昆朋精品批发的销售情况,甚至与前二者相比,昆朋精品的经营情况要更加乐观,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亦不为过。
就在王波结婚的当天下午,一块特意订制的巨型灯箱广告牌取代了原有的店招,挂到了昆朋精品店门的正上方。
6米宽,1。5米高的灯箱上,除了店名之外,还特意印上了本店特约经销或代理的各个品牌的商标logo,到了傍晚时分,一插电源,十几支日光灯管发出的光源将店面附近的路面照得明如白昼,引得行人纷纷驻足围观。
这块对于90年代来说还显得过于新颖的大家伙自然也是昆哥的“杰作”。
傅青梅好奇地问他:“既然已经下了这么大的本钱,为什么不干脆做个12米长的,将整个外墙都占满了,视觉效果不是更好?”
杨昆白了她一眼,“傻妞,你打算一辈子就指望这几个牌子混饭吃啊,不得给以后要代理的品牌腾出地儿来?”
一块灯箱牌子还不足以起到拉动消费,促进销售的关键作用。
真正起作用的,是上面那几个商标,尤其是“康师傅”、“娃哈哈”、“双汇火腿肠”等早已为大众所熟知的产品,以及店门上贴着的几个不干胶红字:“厂价直销”。
这个年头,这几个字还不像后世的“正宗xxx”那样烂到满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