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意有需要,他不会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囤房保值。
不但是房产,除了偶尔囤积一些高档名酒外,他一般也不会把钱花在任何以保增值为目的的投资上。
除非增值的幅度大到值得他这么做。
车牌照不比房产或别的投资项目,它的价值基本要视使用者而定,并且除了违章(法)套牌外,不具有任何可复制性。
搁到十几年后,随便哪块五位同号车牌都能轻松卖上几十万。
如果说20倍以下的投资不值得考虑,那么30倍、50倍就值得下手了。
吴清江不知道他心里这么多考量,只是深有同感地点点头,问他:“知道你来钱快,车怎么弄?”
杨昆想了想,反问:“你手头有没有成色好点的中档车?”
老吴笑道:“交警队那摊子破事你不是不知道,稍微上点档次的,在自个手里捂不了多久,就有上面领导或兄弟单位过来打秋风。”
杨昆说:“太长远的事不考虑,就说现成的吧。”
吴清江默默盘算了一会,说:“现成的……地毯厂那辆小奔还在车库里停着,老肥那辆蓝鸟也没人接手,剩下那些,除了一辆90年的尼桑皮卡,都是些大路货,档次太低,车况也不行。”
杨昆考虑了一下,骗贷案和非法集资案过去这么久,时过境迁,影响已经远不如从前,老肥放出来这么久,本人情况也算稳定下来,就算把那辆蓝鸟开回来,常老三也不会再有多余的想法。
至于车况,反正是拿来占坑用,只要价钱够便宜,哪怕开几年就报废掉也不用心疼。
于是他点点头,“就这三辆吧,先说好,这段时间手头紧,车钱过一阵子再结。”
吴清江笑了笑,“对你我还不放心?”
杨昆也笑了,问他:“手续好不好办?”
吴清江不无自得地说:“好不好办,要看谁来办。”
话说到这里,这件事就算定了。
不用杨昆开口,吴清江就主动把这差事接了过去,从注销原车牌到换新车牌、过户,一力包干。
从所长到指导员再到现在的交警队二把手,以及可预见的正职,吴清江的人生轨迹可谓先抑后扬,结结实实地坐了一次过山车。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是拜杨昆所赐,败也由他,成也由他,全看彼此的立场和关系如何。
吴清江这人能掂得清轻重,看得出杨昆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也早就想替他做点什么实事,一来回报对方的“提携”之恩,二来巩固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