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签订了一份租房意向书,正式的协议则要等到几家商户搬迁完之后再行签订。
带着这份意向书,他再次登门造访建筑公司,越过那位姓郭的副经理,直接找到了公司老总李国元。
郭副经理已经向李国元汇报过他打算租房的事,此时听到他自报家门,李经理从办公桌后面站起来,微微向前欠了下身子,隔着桌面和他握手。
看到他递过来的硬中华,李经理就没好意思把抽屉里的红塔山往外掏。
回想当年,他李国元也是非中华不抽,非茅台、五粮液不喝的体面人物,可这两年,随着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到家里送礼的包工头越来越少,礼物的档次也越来越低,虽然还没沦落到自掏腰包买烟抽的地步,却已是风光不再。
知道对方第二次登门,租房的决心肯定不小,李经理没有马上就房租价格和杨昆展开讨论,而是反复强调这里的地段是多么优越,建筑布局多么合理,经营环境多么敞亮。
杨昆没有和他兜圈子,直接拿出和农信社签订的租房协议、以及和县公安局签订的意向书,并排放到李国元面前,说:“论营业面积,这里比不上开发区,论商业氛围和人流量,这里比不上勤政街,李经理划出来的条件这么高,让我怎么能接受?”
李国元戴上花镜,逐行逐句地看着两份文书,眉头不经意间皱了起来。
一来震惊于租金的低廉,二来通过这些协议,能看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少年背后的能量。
而且他注意到,杨昆和公安局签的只是租房意向,并不是最终协议。
他屈起两根手指,在那份新鲜出炉的意向书上面敲了敲,问:“既然已经跟那边定了,怎么又跑我这边来谈租金,难道你想同时开两家店?”
虽然实情如此,不过杨昆并不打算把自己的全盘计划透露给对方,一来是想借公安局的租金数字来撬这边的价位,二来不想给对方留下财大气粗的印象。
做生意,不能只讲面子,为了节约成本,适当的时候也得学会自曝其短。
他说:“初步意向,还没有决定下来,做个小生意不容易,总得多方面考虑,不瞒李经理说,我手头资金有限,假如这边能谈下来,那边随时可以推托掉。”
李国元沉吟半晌,问:“说说你的条件。”
杨昆看着他,说:“比照这两家的水平,我说个公道价,房租一年2万5,起租期限可以按你们的规定来,但只能一年一交。”
李国元果断摇头,“不可能。”
一年2万5,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