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中原将领,也纷纷得到了允许。
一时之间。西线战场即将获得前所未有的人才补充。
郭侃对这个消息显然是很兴奋的,因为信赖的这群人可不是什么三教九流了。而是帝国正宗嫡系人才,这不但会在客观上帮助他拜托不利的局面,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皇帝和内阁成员们对他的重视程度,从主观上激励了他的斗志。
至于王舜臣,可就没有那么高兴了。作为第一个爱这里建立军工的郭侃部下,他一定会成为别人比拼的对象,接下来的明争暗斗就要汹涌而来了。
不过,有一样东西比那些明争暗斗来的更早一些,那就是对于他此次胜仗的封赏。
托克马克总兵。
总兵。在明朝并不是一个具有固定品阶的官职,但却是一个有着固定职权的官衔。王舜臣当然知道,他已经成为了脚下这块,刚刚被并入帝国的土地之上,职权最大的军事主官。
王舜臣坐在楚河边上,想到对岸随时都有可能冲过来一群试图报复此次军事行动的哈萨克骑兵,他不禁对于帝国的统治阶级有些抱怨。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自卫反击战场上的人来说,它比一般的将军更渴望和平的到来。也许是受了同时代文人们的影响,他还是有一股偏安的想法。对于主动的对外战争,在他看来。问题不一定出在道义上,而更多是那种“别人不惹咱,咱干嘛没事找事”的小富即安的想法。
对于这一点,王舜臣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似乎都没有提起过。似乎这种想法在他的世界当中,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一样。只是他不曾意识到,潜意识当中,他的这种想法早就已经根深蒂固。只是他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战争和官场上,要不是郭侃这个上级。怎么看都是个不会贪功委过的老实人,或许他将更加没有时间去寻思这些事情。
就这样静静地在楚河边上度过了几个星期,他所希望的敌人进犯一直都没有出现。这让他更加担心起来,因为他意识到,战士们的想法其实适合他截然相反的。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敌人在这个时候立刻发动最凶狠的反攻。但是,当敌人迟迟没有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曾经绷紧的神经,开始变得松垮垮,依然经不起任何警报或者突发事件的考验。
好在,王舜臣最担心的是青并没有出现,虽然他派出去的斥候无法解释敌人为什么没有发动进攻,但是他已经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皇帝动员的参战力量已经陆续来到了托克马克。他们一个个虎虎生风又摩拳擦掌,显然是准备来大展拳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