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零章 硕鼠硕鼠勿食我黍,硕垒硕垒勿攻我垒(2 / 4)

次进攻,那么对于自己来说,至少可以有时间组织有效的防御。

一方面想着在士气正旺的时候,解决掉这个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却认为,对方不可能想击败林丹汗那样?一鼓作气就可以轻松地拿下自己。那么究竟谁是正确的呢?当然很快就被大越国的内阁揭晓了。

由于刚刚开始在17世纪拓宽自己的势力范围,迅速的扩张。导致原本就很脆弱的物质积累,很快就到了难以支撑的边缘。不要说战争对人力财力的巨大消耗,就是马上就要开始推广的各项行政措施,都是需要物质基础的。

在整个国力还没有开始发展,甚至连地基都还没有建好的时候,皇帝就想要一座战争的高塔,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终,皇帝在哭穷的内阁面前选择了妥协,他不得不取消了趁胜追击的计划。硕垒也由此可以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但是那个呢所有成员都知道,皇帝的内心有多么的不甘。而且,如果不能对卡卡蒙古展开迅速而有力的进攻,那么本国的实力,将很有可能被看扁。这严重不利于本国的国防。对于一个急于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帝国来说,有一个安全的平稳的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这样一来,必须要有一种措施,可以限制靠靠,蒙古各部落的惹是生非。

无论是出于让皇帝的心情可以好转起来。不在因为国力的发展速度慢,而无法攻打自己的眼中钉,感到愤懑不已,还是出于对帝国整个发展环境的整体需要,都必须有人立刻站出来,采取立竿见影的措施,限制从北方来的威胁。

费尽脑汁的内阁成员们,晚上躺了三天三夜之后,终于想起了一个人。

章楶章质夫。一块被滔滔的历史洪水,用数不尽的泥沙深深掩埋的宝石。

躲藏在犄角旮旯里的他,如果不是对历史有一定涉猎的话,恐怕很难注意到他在北宋中后期的丰功伟绩。曾经让成吉思汗一命呜呼的西夏帝国,在他还十分昌盛的十一世纪,就险些葬送在这个人的手中。

深垒加浅攻。就是这样一个字,葬送了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强帝国。西夏,生存在北宋与契丹之间,历经多次战争的打击,却屡次在胜利中继续存在下来,他的历史,尤其是军事和文化的历史,完全可以被当做讴歌的对象。

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没有抵抗住这5个字的强大威力。如果不是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人,活到70岁就去世了,那么这个国家的后裔们,也不可能在100多年后,让成吉思汗死在西夏战场上。

历史有时候真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