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这十几名传令骑兵,飞奔到萧摩诃面前的时候,他才注意到,为首的那名传令兵,身上背着的是直接从内阁发出的紧急命令。
刚刚成立的帝国,拥有自己独立的军事指挥系统。即便是内阁首相。对于军事指挥问题,也没有直接的发言权。纵然是人事任免问题,也需要经过参众两院的批准,才能够直接实施。
除非,帝国的皇帝下达了直径的诏令,由于内阁成员,本身就是皇帝的秘书,这一点和大明朝的制度一模一样,即便他们的官衔,并没有什么大学士的称谓。而是像宋朝那样,称之为平章事和参知政事。但他们实际履行的,这是建立在秘书身份身上的,名不正言不顺的相权。
这其实是一种制衡的方式。防止文官集团在帝国扩张之际,造成过多的不必要的政治和军事错误。但是这种制衡的体系,并没有对皇权作出约束,皇帝们的权威和能力,是不需要制度去约束的。至少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就是这样的。
所以。皇帝的诏命,只要经过内阁成员的书写,甚至不用他们签上自己的名字,更不用负责监督的给事中们签字认可,就可以直接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
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只有辫子戏中的清朝皇帝,才拥有那种所谓的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权利。在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当中,君权,往往是被限制的。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如今的我们,已经不知道孟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为了强调什么?就算是愚蠢的儒家传人,一如既往的奉行了断章取义,然后奉之为圭臬的优良传统,我们都不能忽视,这句话在之后的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所占据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这种传承,如今却被硬生生的打破了。萧摩诃从那名传令兵头子手中接过信函的时候,很疑惑的看了那人一眼。自从重生之后,他这还是头一次接触到,这么古典式的信息传递方式,
不过当他阅读完最新的命令之后,他也就没有时间在这感叹什么呢!
‘传令,全军开赴蒙古草原!皇帝已经为我们找到了新的立功对象。‘
当他到这句话传到士兵们耳中的时候,整个电影都陷入到了疯狂的欢呼声当中。
战争,在很多时候是你死我活的,但在有些特殊的时候,短时间里取得巨大胜利的一方,并不会意识到可能出现的不对称战争,会让他们的经济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
更何况这群主要来自十一世纪和17世纪的士兵们,从来就没有接受过相关理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