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伊尹。据沈宇说,当初给他办理学生证等证件的时候,可真是愁死人了。
这个人虽然叫伊尹,但“伊”字可不是他的姓氏,而是他的名,这一点和伊能静中的“伊”字迥然不同。而“尹”则是一种官名。也就是说,伊尹这个称呼的性质,就跟“赵市长”“李局长”略有类似。虽然可以用来称呼,但严格意义上不能上证件。
后来,沈宇一咬牙,就把他的名当姓氏用了。反正现在也有这个姓氏,据说有一部分是他的后代。而伊尹的姓氏据称可能是姒姓。作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的姒姓,已经连同悠久的历史文化被钢筋水泥封印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现在即便有人在用这个姓氏,也是屈指可数。沈宇当然不会选择用这个姓氏给他上户口。那样做太扎眼了。…
所以,这位伊尹在重生之后,也只能连名带姓的自称伊尹。
不过,诸葛亮对他可没有什么好感。
如果哪位历史学家看到这一幕,想必多多少少会理解诸葛亮的感受。
刘婵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也去扶了。而伊尹也有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的方式是,让那位阿斗,也就是太甲,去他祖宗的坟头好好反省,自己和朝臣秉持大政。这期间他的权威达到极盛,以至于后世但凡有人要软禁皇帝,或者委婉建议废帝什么的,都会说“周公、伊尹之事,臣可行之。”
比如,北宋名相富弼就说过这类话,这个小有争议。不过清朝慈禧太后索性实践了一把,那个没争议。中国人都知道。
这个“都知道的中国人”之中如今也包括了诸葛亮。
纵然几位主公可能各有瑕疵,苏克的霸道、孙洛的孤僻、沈宇的多愁善感、舒婷贝的骄横无礼,但诸葛亮也不会容忍伊尹这种人再搞出什么“共和”来。
对于诸葛亮来说,伊尹也好,姬旦也罢,王莽曹操之流,哪怕是三年杀三帝的宇文护,在这个世界都只能老老实实的辅佐四位主公,如果他们胆敢有一丝躁动不安,魏延,就是他们的榜样。
这世界上的聪明人多了去了。诸葛亮就不相信,有魏延的地方就没有马岱。说不定正有人眼巴巴的相当一回马岱呢。
想到这里,诸葛亮再抬眼看眼前这个伊尹的时候,心里不禁就开始防备起他来。
“不知前辈有何赐教?”
“前辈二字不敢当?”伊尹笑道,“只是有些许建议,还望诸葛武侯转达给几位主公。”
诸葛亮心中冷笑两声,这就开始想对主公们施加影响了,还真是按捺不住。
心